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安叟训 北宋 · 徐积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八、《节孝集》卷二八、《淮郡文献志》卷二一
熊熊未生时,吾夜梦有一伏熊当门,两目有光,气貌清耸,与常熊不类。
后三日而吾儿生,因呼曰「熊熊」。
三月,剪发为鬌,孩而名之曰「安叟」。
盖天下未尝无美才也,然希至于所谓安道者,养之弗安耳。
养得其所安,则安于其义;
义得其所安,则无所往而不安也。
业则于古人,文章独见于天下,其法可传于后世。
身居穷荒僻陋,日与幅巾短褐贱人为耦,而名出乎王公大人之上,天下莫不贵之,而以之自视无有也。
恶衣弊冠,糟糠不足以糊口,人视之以为戚,而己之所乐有馀,犹充足乎文绣,餍饫乎膏粱。
进则其国尊光,退则其国卑辱。
朝廷得之则治,不得则乱。
盖其身为天下重轻如此。
然必待礼至然后进,义可然后就也。
起匹夫,徒步草莱之中,解芒屐而朝,脱牛衣而相,其处偃然,如寝弊庐,如乘故车也。
其君欲治于上,民待治于下,朝之老成贤有德,与夫天下良士大夫正而无邪者,同心而共讲,曰:「是法可行」。
于是乎行之。
譬如一人歌而千万人和之也。
若夫君未信于上,民未和于下,论议者未同其谋,时有未可,势有未便,弗为之可也。
如必为之,是犹谷未熟而穫,薪未折而爨,羹未调而饮之,是饥渴人之事也,未安乎饮食之正也。
为民如后稷保君伊尹,安天下如周公,视其色愈下,其体愈恭,于是乎先之以谦也。
天下非之犹是也,天下是之犹非也,尊之如父师,卑之如奴虏,自若也。
朝为上公,暮为逐客,吾方安于得失者也。
刀锯在前,鼎镬在后,吾方安于死生者也。
惟其安于死生,是以不变。
士至于不变,然后尽乎义命者也。
盖古之君子,其始也安于所养,其卒也所安如此。
吾所以名汝,汝之穷达贵贱在乎命者,未知可也。
盖父之命,子不得不然。
汝既浸长,则浸有所知。
思念吾所以名汝之意,奉以始终,无坠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