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安石之文有异志奏熙宁四年1071年 北宋 · 杨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二、《国朝诸臣奏议》卷八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八、道光《绵竹志》卷三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见人君独享天下之奉,其势至隆也。
以一人而块居深宫之中,其身至孤也。
以其势之至隆,固不可不先绝乎觊觎也。
以其身之至孤,固不可不深防乎危祸也。
故《周易》之垂训未尝不戒之于无焉。
如《坤》之初六,当一阴生之时,应建午之月,岂惟无坚冰而已,兼亦无履霜也。
而曰「履霜坚冰至」,斯不谓戒之于无哉。
其《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其《文言》曰:「阴疑于阳必战」,「由辨之不早辨也」。
一阴始生,其卦遇《垢》,其九五曰「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临卦》才二阴始生尔,圣人已逆戒之曰:「至于八月有凶」,岂亦不谓戒之于无哉!
盖谓必无而忽之,则有时而或有也。
谓之为或有而备之,则必无矣。
是以古圣贤者之著书立言,垂教于后世,未尝不先以辨君臣尊卑为首务也。
高郢作《鲁议》,夫以天子礼乐祀于周公之庙,止施于死者也。
高郢犹著论以非之者,盖天子之礼乐不可以两用之。
臣观古史,凡有得建天子旌旗者,未有不至于大故,然后知高郢之论于防微之道著也。
陈越伊尹论》亦斯之类焉,云此皆贤圣之权。
臣窃谓古圣贤未尝不以尊君卑臣为常道,至于权者,出于圣贤之不得已,亦未敢明著于书者,盖惧后世乱臣贼子如莽、操、师、温之辈,假之以为名也。
臣欲一言于陛下,然未委陛下恕之乎,不恕之乎?
恕之则不漏其言,臣之祸犹赊。
不恕之乎,臣之祸不测。
然臣岂得畏不测之祸,而不进忠于陛下也!
臣窃见唐贤多以所为之文,见其人一生行事,如蓍蔡之不谬,如李绅作闵农诗,士称其有宰相器
韩愈欧阳詹亦曰:「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丁谓诗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
王禹偁读之曰:「入公门,鞠躬如也。
天门岂可掉臂入乎?
此人必不忠」。
后果如其言。
臣闻王安石文章之名久矣,尝闻其诗曰:「今人未可轻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今睹其行事,已颇类之矣。
臣窃尝惑其文,今谨昧死而条之,乞陛下恕臣罪而反覆详之。
王安石《杂说》曰:「鲁之郊也,可乎?
曰有伊尹之志,则放其君可也。
有汤之仁,则绌其君可也。
有周公之功,则用郊不亦可乎」?
王安石《杂说》曰:「周公用天子礼乐可乎?
周公之功,人臣所不能为。
天子礼乐,人臣所不得用。
有人臣所不能为之功,而报之以人臣所不得用之礼乐,此之称」。
王安石《杂说》曰:「有伊尹之志,而放君可也。
有周公之功,而代兄可也。
有周之后妃之贤,而求贤审官可也。
夫以后妃之贤,而佐王以有天下,其功岂小补哉!
与夫妇人女子从夫子者,可同日语乎」?
臣窃孟子齐王无毁明堂者,盖当时天下无定主,故敢尔。
若言之于一统之世,则孟子岂不为罪人?
王安石于君尊臣卑、重熙累盛之朝,而显然再三丁宁于伊尹放君,周公用天子礼乐之事,臣愿陛下详其文而防其志。
臣言必死,罪不敢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