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治说一 说教 北宋 · 陈舜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都官集》卷六
说曰:先王治天下,何尝不以教为首务乎?
天生民,知其无知,而树之君以教之,不教之,殆不知天矣乎。
夫教者,非由天地生,非取诸外而付于民,先王因民有是性而著是教。
故《诗》曰:「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民生而知爱其父母,故教之孝;
知畏其长者,故教之悌;
知敦其相亲睦之端,而教之仁;
即其羞恶之心,而教之义。
是以先王之教,不肃而成,其化不言而致。
故《诗》曰:「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古之民也,提孩有教,少而识礼义,长而如自然,三代之民是也。
发焉而后禁,乱焉而后治,幼而不逊悌,长而知服礼义之化,后王之民是也。
目不见善习,耳不闻善训,生相与为伪,死而无所知,乱世之民是也。
三代之民其为善也固,后王之民幸以免,乱世之民不幸甚矣,非性然也。
古者家有塾,里有序,乡大夫乡先生朝夕坐于其中,而告其人曰:孝而父母,顺而长、勤而衣食。
子固视其父之孝以事其父,弟固视其兄之悌以事其兄,其所以为衣食之道皆习见于人。
人之所为教之者既如是,相与日见之者又如是,夫安有非僻诈伪奸其间哉?
然犹未也,又为之冠婚以教其别,为之养老以教其孝,为之乡饮酒以教其顺,为之食飨以教其和乐,为之宗庙以教其报本。
古之于其民,若是其亲且厚、勤且至也。
故《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
又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呜呼!
今之民其亦不幸于古也甚矣。
世非有古之学也,人非有古之乡大夫乡先生也,其为孝弟仁义衣食之道,既非有上之人谆谆教使之,老者曰:「从我者神,背我者物,必弃而孝弟仁义衣食之道」。
故其民悦而从之四而五。
佛者又曰:「从我者天,背我者地,必弃而孝弟仁义衣食之道」。
其民悦而从之四而六。
古之人,人自养也,今之人,出乎孝弟仁义衣食之外,则人养之,其为安且利如是,故不待教诏而趋也。
古者外国而入于中国则驱之,执左道乱政则杀之。
今也为之华馆宇以居之,为之制衣服以文之,为之设表著以尊之,为之立师长以主之,为之复赋役以安之。
其所以诏其民而趋之固谆谆矣,奈何天下不胥而为夷也!
然而犹有父子、君臣、兄弟、夫妇之道存焉者,性之善本然也。
抑先王之教与天地相为久,而未之易亡也。
然千室之邑,游惰不翅数百家,六亲不和,子悖其父,弟犯其兄,天下之狱,尝居其一二,俗恬不怪。
甚者长吏恶而不之诘,又不可胜纪。
况奸狡诈伪之出,皆百倍于古而莫之能胜也。
莫重乎父,莫爱乎母,而民犹有犯者,非其性也,是生而不闻教勖之语,长而凶狡无攸和。
上焉者遂从而杀之,是罔民也,非天之所以树吾君为民之意也。
然则如之何?
曰:在教之。
彼孝弟仁义,民皆有之。
火而燃之,泉而达之,莫之能禦也。
今夫抱关置吏,百金之利置吏,老佛之宫塔置吏,又从而殿最劝阻之。
至于教民之官则不然,不可谓教也。
然则又如之何?
曰:在尚之。
彼老佛者非独能呼吾之民而归之,由上之所以尚之者至也。
今夫老佛之徒则复之,孝弟力田士民则不复也,不可谓尚也。
吾君教之果如此,吾朝廷尚之又如此,则老佛者不能吾夺也,亦几乎息矣。
臣愚不佞,故为《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