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治说一 其二 说应 北宋 · 陈舜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都官集》卷六
说曰:天有五行,五行相为气,而顺沴之感一也。
人有五事,五事相为体,而善恶之致一也。
君人者,应五气,兼五体,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源浑而流独清,未有能也。
箕子武王言之详矣。
若曰:人君恭五事,则五行得其性,而庶徵常休;
人君慢五事,则五行失其性,而庶徵常咎。
一事之饬,四事之备也;
一气之顺,四气之协也;
一徵之美,庶徵之至也。
故肃而无不乂,乂而无不哲,哲而无不谋,谋而无不圣,是善恶之致一也。
雨若则旸若,旸若则燠若,燠若则寒若,寒若则风若,是顺沴之气一也。
行德,五事有不备者乎?
五行有不协者乎?
庶徵有不至者乎?
行恶,五事复备乎?
五行复协乎?
庶徵复至乎?
箕子合而言之也。
说《书》者不以文害义,然后天人之理尽矣。
京房何人哉?
古之乱常人也。
其说曰,五行五事不同,而各有应,天以一气报一事。
是离而言之也,信斯言,天地之功亦息矣。
仲尼作《春秋》,日食、地震、山崩、大水、旱灾、螽螟、蜚蜮、霜雹、雨雪之时,皆书之,是天子诸侯无有五事三德,天宁谆谆以五行为周、为鲁、为列国之属哉?
后之言灾异者多矣。
天地变动,日星失行,阳愆阴伏,草木人物,禽兽之怪异,君臣相与言曰:政事不修乎?
号令不信乎?
女谒昌而苞苴行乎?
佞谗进而正直退乎?
民贫而财不足乎?
然则其君圣,其臣贤,其国长久,其天下大治。
故《诗》曰:「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
天地变动,日星失行,阳愆而阴伏,草木、人物、禽兽之怪异屡至,然而臣谏则君怨,君忧则臣辱,政事废,号令不一,废兴出于女谒,许诺成于苞苴,谗佞以进,正直以退,民贫而无告,财匮而不节。
然则其君蒙,其臣墨,其国蹙,其天下祸败。
故《诗》曰:「天方荐瘥,丧乱弘多。
民言无嘉,憯莫惩嗟」。
噫,天之爱人君亦至矣。
甚治之世,灾眚变异犹至,若曰治而毋泰,安而毋骄,有其治者乱,恃其安者亡。
尧之水,汤之旱,太戊之桑谷,高宗之雉,成王之禾是也。
天下治乱相胜,其灾眚变异屡至,若曰不悔不治,不革不安,危而犹可持也,颠而犹可扶也。
齐之景公西都之武、宣,东京之章、和,晋之太始,隋之仁寿,唐之天宝,日星水旱,雨雹风震之变怪,尝不可胜纪也。
天下大乱,怪异大至,若曰无可为也,不如启后之人,而有凤凰、麒麟出焉。
春秋之定、哀,汉之桓、灵,晋之隆和,隋之大业,唐之僖、昭,君子不复道也。
由是言之,天人相与之应,甚可惧也。
故善为天下者,欲观灾祥,必观其国。
其君明,薄蚀不能使之昏。
其臣忠义,地震不能使之叛逆。
宫闱正,社稷固,山崩川竭不能使之溃乱。
政教明备,号令齐信,雨雹霜雪之不时,不能使之废忽。
民知礼让,仓廪实,衣帛食肉,水旱螽螟不能使之饥寒。
明王浚哲,虽观其国如是,且不敢康宁而忘戒惧也。
《诗》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又曰「敬天之怒,无敢戏豫」。
此之谓也。
明王明德以恭己,至诚而侧身,然后变应之咎消,而平和之美格矣。
君人者损一服,减一膳,避一正殿,下一赦宥,非消复之道也。
臣愚不佞,故为《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