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进说1054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五、《临川先生文集》卷六九、《皇朝文鉴》卷一○七、《经济类编》卷二四、《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卷三八、《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古之时,士之在下者无求于上,上之人日汲汲惟恐一士之失也。
古者士之进,有以德,有以才,有以言,有以曲艺。
今徒不然,自茂才等而下之至于明法,其进退之皆有法度。
古之所谓德者、才者,无以为也。
古之所谓言者,又未必应今之法度也。
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
诚进乎此,而不应今之法度,有司弗取也。
夫自进乎此,皆所谓枉己者也。
孟子曰:「未有枉己能正人者也」。
然而今之士,不自进乎此者未见也,岂皆不如古之士自重以有耻乎?
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氓,士之未命也,则授一廛而为氓,其父母妻子裕如也。
自家达国,有塾,有序,有庠,有学,观游止处,师师友友,弦歌尧舜之道自乐也。
磨砻镌切,沉浸灌养,行完而才备,则曰:「上之人其舍我哉」?
上之人其亦莫之能舍也。
今也地不井,国不学,党不庠,遂不序,家不塾。
士之未命也,则或无以裕父母妻子,无以处。
行完而才备,上之人亦莫之举也,士安得而不自进?
呜呼!
使今之士不若古,非人则然,势也。
势之异,圣贤之所以不得同也。
孟子不见王公,而孔子为季氏吏,夫不以势乎哉?
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
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
今之有司,非昔之有司也,后之有司,又非今之有司也。
有司之好恶岂常哉?
是士之进退,果卒无所必而已矣。
噫!
以言取人,未免之失也,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
古之道,其卒不可以见乎?
士也有得已之势,其得不已乎?
得已而不已,未见其为有道也。
杨叔明之兄弟,以父任皆京官,其势非吾所谓无以处、无以裕父母妻子,而有不得已焉者也。
自枉而为进士,而又枉于有司,而又若不释然。
二君固常自任以道,而且朋友我矣,惧其犹未寤也,为《进说》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