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中述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三、《临川先生文集》卷六七、《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六、《宋元学案》卷九八
君子所求于人者薄,而辨是与非也无所茍。
孔子宰予曰:「于与何诛」!
罪冉有曰:「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二子得罪于圣人若当绝也,及为科以列其门弟子,取者不过数人,于宰予有辞命之善则取之,于冉求有政事之善则取之,不以不善而废其善。
孔子岂阿其所好哉?
所求于人者薄也。
管仲功施天下,孔子小之。
弟子三千人,孔子独称颜回为好学,问其馀,则未为好学者。
闵损原宪曾子之徒不与焉,冉求宰我之得罪又如此,孔子岂不乐道人之善哉?
辨是与非无所茍也。
所求于人者薄,所以取人者厚。
盖辨是与非者无所茍,所以明圣人之道。
宰予冉求二子之不得列其善,则士之难全者众矣,恶足以取人善乎?
管仲无所贬,则从政者若是而止矣;
七十子之徒皆称好学,则好学者若是而止矣,恶足以明圣人之道乎?
取人如此,则吾之自取者重,而人之所处者易。
明道如此,则吾之与人,其所由可知已。
故薄于责人,而非匿其过,不茍于论人,所以其全,圣人之道本乎中而已。
《春秋》之旨,岂易于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