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江南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八、《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一、《皇朝文鉴》卷一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七、《历代名贤确论》卷一○○、《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三五、《三续古文奇赏》卷一九
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春秋》,臣子为君亲讳,礼也。)箕子之说周武王克商,问箕子商所以亡,箕子不忍言商恶,以存亡国宜告之。),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死,颇似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
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
予甚怪焉。
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
吾以情得之。
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吾闻铉与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馀年争名于朝廷间。
当李氏之危也,能切谏,铉独无一说。
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
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此人情之常也。
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
噫!
若果有此,吾谓铉不唯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