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龚舍人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六、《王文公文集》卷二
闰八月七日,具位王某谨白书于安抚谏院舍人读《孟子》,至于「不见诸侯」,然后知士虽阨穷贫贱,而道不少屈于当世,其自信之笃、自待之重也如此。
是皆出处之义,上下之合,不可茍也。
为人上者而不以是,不足与有为,为人下者而不以是,虽有材不足以有为,其进几于祸矣。
在上不骄,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
尝守此言,退而甘自处于为贱,夜思昼学,以待当世之求,而未尝怀一刺、吐一言,以干公卿大夫之间,至于今十年矣。
已而思之,方孟子之时,天下纷乱,诸侯皆欲自以为王,强攻弱,大并小,战伐侵入,无岁无之。
此乃存亡得失之秋,所谓得士则兴,失士则亡之时也。
故下得以自重,而上不可以不求焉。
方今席奕世之基业,治虽未及三代、两汉,然亦可以谓之亡事矣。
其选才取士,外则贤良、进士诸科之举,内则公卿、提转、郡守之荐。
然皆士自媒绍其所长,以干于当世,然后得充其选,未尝闻公卿大夫能自察其贤而荐之者。
则士之包羞冒耻,栖栖屑屑,伺人之颜色,徇时之好尚,以谋进退者,世未尝为辱也,又岂知论出处进退之义者哉!
今公卿大夫之取士,无问贤否,而媚于己者好之;
今士之进退不以义,而惟务茍合而已。
吁,可悲也!
方公卿大夫据高明之势,外以富贵自尊,内以智能自负,必不欲求于人,欲人之求己,士不欲求于人,如此则上下之合,无时可得矣。
是以翻然改曰:茍一往公卿大夫之门,与之议论,察其为人,可与言则进,不可与言则退,于道宜未为屈也。
由是颇欲虚游于当世公卿大夫之间,以观可否而去就之。
方自窜于穷远僻陋之地,其势不得以往也。
比闻天子念东南之民困于昏垫,辍侍从之臣亲至其地,以劳徕安集之。
私切自喜,以其所谓当世之公卿大夫,将得而见之矣。
既而问某者果谁邪,又有以阁下名告之者,而因含笑大喜,曰,以阁下之势,方用于朝廷,以阁下之贤,尝闻于天下,则不待接其议论,察其为人,而后知其可以说干之也。
矧阁下官曰谏诤,出霈泽,当思所以副朝廷待之之意,则天下之利害,生民之疾苦,未忽之而不以夙夜疚怀也。
傥有意于此,则非士君子不可与论焉。
然则之言,可冀其合矣。
辄冒尊严,以进其说,阁下其择焉。
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