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逢原 其一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五
安石顿首逢原足下:比得足下于客食中,悤悤相造谢,不能取一日之闲,以与足下极所欲语者,而舟即东矣。
间阅足下之诗,窃有疑焉,不敢不以告。
足下诗有叹苍生泪垂之说。
夫君子之于学也,固有志于天下矣。
然先吾身而后吾人,吾身治矣,而人之治不治,系吾得志与否耳。
身犹属于命,天下之治,其可以不属于命乎?
得于行而不得于知,吾耻之也;
得于知而不得于行,吾不恤也,尽吾性而已。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又曰:「道之将行也欤,命也;
道之将废也欤,命也」。
孔子之说如此。
而或以为君子之学,汲汲以忧世者,惑也。
惑于此而进退之行不得于孔子者,有之矣,故有孔子不暇暖席之说。
韩子亦以为言。
吾独以圣人之心,未始有忧。
有难予者曰:然则圣人忘天下矣?
曰:是不忘天下也。
否之象曰:「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
初六曰:「拔茅茹以其汇,正吉」。
象曰:「拔茅正吉,志在君也」。
在君者,不忘天下也。
不可荣以禄者,知命也。
吾虽不忘天下,而命不可必合,忧之其能合乎?
《易》曰「遁世无闷」、「乐天知命」,是也。
《诗》三百,如《柏舟》、《北门》之类,有忧也。
然仕于其时而不得其志,不得以不忧也。
仕不在于天下国家,与夫不仕者,未始有忧,《君子阳阳》、《考槃》之类是也。
借有忧者,不能夺圣人不忧之说。
诗者,非一人之辞也。
出诸国之贤者,则道不能尽轨于圣人也宜矣。
然汲汲以忧世事,孔子固有取而不为也。
孟子曰:「伊尹视天下匹夫匹妇有不被其泽者,若己推而纳之沟中」。
可谓忧天下也。
然汤聘之,己犹嚣嚣然曰:「我处畎亩之中,以乐之道,岂如彼所谓忧天下者,仆仆自枉,而幸售其道哉」?
然其赞孔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
率皆圣人也,乃吾所愿,则学孔子也」。
又论禹、稷、颜回同道曰:「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救之,则惑也」。
今穷于下,而曰我忧天下,至于恸哭者,无乃近救乡邻之事乎?
孔子所以极其说于知命不忧者,欲人知治乱有命,而进不可以茍,则先王之道得伸也。
噫!
且以七十子之贤,亲由于孔子之时,独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颜回有是说,况去圣人久,而私力于学者耶?
孔子论圣人有先后矣,学者知其然,则宜法孔子,安可慕其所以慕而已乎?
世有能谕知命之说,而不能重进退者有矣。
由知及之,仁不能守之也。
始得足下之文,特爱足下之才耳。
既而见足下,衣刓履缺,坐而语,未尝及己之穷;
退而询足下,终岁食不荤,不以铢忽妄售于人;
世之自立如足下者有几?
吾以谓知及之仁又能守之,故以安石之所学报足下。
荀子曰:「涂之人可以为禹」。
以足下之才行,仆安敢不以孔子之道友足下乎?
不宣。
安石顿首。
按:《王令集》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年校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