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馆职劄子(一)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二、《临川先生文集》卷四一、《源流至论》续集卷七、《永乐大典》卷二○四七九、《文编》卷一五、《古文渊鉴》卷四七
臣伏见今馆职一除乃至十人,此本所以储公卿之材也。
然陛下试求以为讲官,则必不知其谁可;
试求以为谏官,则必不知其谁可;
试求以为监司,则必不知其谁可。
此患在于不亲考试以实故也。
孟子曰:「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今所除馆职,特一二大臣以为贤而已,非国人皆曰贤。
国人皆曰贤,尚未可信用,必躬察见其可贤而后用。
况于一二大臣以为贤而已,何可遽信而用也?
臣愿陛下察举众人所谓材良而行美可以为公卿者,召令三馆祗候
虽已带馆职,亦可令兼祗候
事有当论议者,召至中书,或召至禁中,令具条奏是非利害及所当施设之方。
及察其才可以备任使者,有四方之事,则令往相视问察,而又或令参覆其所言是非利害。
其所言是非利害,虽不尽中义理可施用,然其于相视问察能详尽而不为蔽欺者,即皆可以备任使之才也。
其有经术者,又令讲说。
如此至于数四,则材否略见,然后罢其否者,而召其材者,更亲访问以事。
访问以事,非一事而后可以知其人之实也,必至于期年,所访一二十事,则其人之贤不肖审矣。
然后随其材之所宜任使,其尤材良行美可与谋者,虽尝令备访问可也。
此与用一二大臣荐举,不考试以实而加以职,固万万不侔。
然此说在他时或难行,今陛下有尧舜之明,洞见天下之理,臣度无实之人不能蔽也,则推行此事甚易。
既因考试可以出材实,又因访问可以知事情。
所谓敷纳以言,明试以功,用人惟己,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者,盖如此而已。
以今在位乏人,上下壅隔之时,恐行此不宜在众事之后也。
然巧言令色孔壬之人,能伺人主意所在而为倾邪者,此尧舜之所畏,而孔子之所欲远也。
如此人,当知而远之,使不得亲近。
然如此人亦有数,陛下博访于忠臣良士,知其人如此,则远而弗见;
误而见之,以陛下之仁圣,以道揆之,以人参之,亦必知其如此,知其如此,则宜有所惩。
如此,则巧言令色孔壬之徒消,而正论不蔽于上。
今欲广闻见,而使巧言令色孔壬之徒得志,乃所以自蔽。
畏巧言令色孔壬之徒为害,而一切疏远群臣,亦所以自蔽。
盖人主之患在不穷理,不穷理则不足以知言,不知言则不足以知人,不知人则不能官人,不能官人则治道何从而兴乎?
陛下尧舜之主也,其所明见,秦汉以来欲治之主,未有能仿佛者,固非群臣所能窥望。
然自尧舜文武皆好问以穷理,择人而官之以自助。
其意以为王者之职,在于论道,而不在于任事;
在于择人而官之,而不在于自用。
愿陛下以尧舜文武为法,则圣人之功必见于天下。
至于有司丛脞之务,恐不足以弃日力、劳圣虑也。
以方今所急为在如此,敢不尽愚!
臣愚才薄,然蒙拔擢,使豫闻天下之事。
圣旨宣谕富弼等,欲于讲筵召对辅臣,讨论时事,顾如臣者,材薄不足以望陛下之清光,然陛下及此言也,实天下幸甚!
自备位政府,每得进见,所论皆有司丛脞之事。
至于大体,粗有所及,则迫于日晷,已复旅退。
而方今之事,非博论详说,令所改更施设、本末先后、小大详略之方,已熟于圣心,然后以次奉行,则治道终无由兴起。
然则如臣者非蒙陛下赐之从容,则所怀何能自竭?
盖自古大有为之君,未有不始于忧勤而终于逸乐。
今陛下仁圣之质,秦汉以来人主未有企及者也,于天下事又非不忧勤。
然所操或非其要,所施或未得其方,则恐未能终于逸乐无为而治也。
则于博论详说岂宜缓?
然陛下欲赐之从容,使两府并进,则论议者众而不一,有所怀者或不得自竭。
谓宜使中书密院迭进,则人各得尽其所怀,而陛下听览亦不至于烦。
陛下即以臣言为可,乞明喻大臣,使各举所知,无限人数,皆实封以闻。
然后陛下推择,召置以为三馆祗候
其不足取者,旋即罢去,则所置虽多,亦无所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