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进华戎鲁卫信录表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七、《苏魏公文集》卷四四
臣某言:臣闻先王抚邦,弼成六服;
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大禹之即叙西戎,周人之惠绥中国,由声明之及远,致华裔以同风。
《诗》《书》所称,古今一揆。
臣某中谢
窃以国家规恢亿载之策,方制万里之区。
憬彼边陲,初擅权于八部;
属在唐季,遂窃据于一隅。
太祖皇帝首命帅臣,经营其略;
太宗皇帝载驰使指,问遗有加。
虽服叛之靡常,亦羁縻而不绝。
爰逮文明之世,亲巡澶、魏之师。
因一介之请和,赐敕书而示好。
仁宗再更信誓,益以金缯之资;
英宗尝敕边州,宽其鱼苇之禁。
以继好息民之义,为长辔远驭之图。
相承百年,共由一道。
伏惟皇帝陛下德县天覆,乾刚日新,绍烈圣之成谟,总君人之大略。
谓彼方之荒忽,狃我泽之涵濡。
岁讲聘仪,虽戢鹰扬之气;
间窥边隙,稍萌蚕食之心。
上靡察渊,俯为全度。
科征暂起,则戒彼创生;
疆域交侵,则许其分画。
长幼咸蒙于煦育,凭陵悉为之含容。
宜其革心,永以内面。
窃寻在昔禦戎之论,前书载笔之传,或厚赂和亲,汉才得其下策;
或偿功与地,唐亦信而不疑。
事出权宜,情非固结。
由至诚之不著,终后悔之莫追。
是以匈奴未入于长城,而马邑之谋已露;
结赞始盟于渭水,而平凉之变遽闻。
乱之由生,兵乃弗戢。
岂若我朝之绥远,率令异域之归忠。
偃革有年,旷古无并。
而圣虑犹虞其越轶,遂诏书思所以持循。
乃属下臣,讨求故实。
科平日尝行之务。
著一朝永久之规。
将欲付之有司,使知所守;
又以待其来者,无得而踰。
极远见识微之明,得禦侮折冲之要。
臣谬持铅摘,躬服纶函,采輶轩绝代之言,纪象胥行人之职。
撮其纲目,删彼繁芜。
发例求端,首述讲修之始;
分门布序,次标书币之仪。
轺车别常泛之名,陛见异燕辞之目。
至于劳宾迓挚,厚往薄来,朝廷之匪颁,州郡之迎饯。
皇华四牡,山川有险易之涂;
关市交通,货贿有贸迁之利。
内则群臣之策虑,外则旁境之文移,诸蕃之土俗风宜,近塞之沟封亭隧,有资援据,悉用条陈。
或见闻于异辞,或图上于方略
推原本末,则大事小事而俱收;
补阙遗,则中书外书而杂取。
岁时荐易,签帙甫终。
解成周《王会》之篇,因为宪令
湘东贡职之事,匪独形容。
方属稿之上闻,赐名之下贲。
恭览天题之命,仰探圣赜之渊。
华戎所以示南北之情通,曰鲁、卫所以表亲邻之意厚。
信者久而不易,录者尽而不污。
兼三义以名篇,掩二中之善志,谦抑冠百王之表,威怀尽四海之欢。
是谓信书,焕乎国策。
臣荒孱有素,䌷绎无功。
识谢营平,罔通知于边事;
学惭伯始,幸纂续于《汉仪》。
固多疏牾之尤,莫尽圣神之蕴。
将尘乙览,预集汗颜。
冒渎冕旒,臣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