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杂说 其七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一、《公是集》卷四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四三、《文献通考》卷三三、《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古者求士,先退让敦朴者,欲以励世矫俗也。
士之应世求者,亦偃蹇自厚,而鄙小荣利。
是以人怀廉约之心,俗长敦厚之风。
若不得已而应聘效力,则谔然中立,以道进退。
何则?
其素所操持者不近势利也。
故古者鲜患失之叹。
进士猥多,自十年以来,岁岁增益。
州郡所举会于尚书者,常三千以上,若尽以为贤?
是何贤之多也?
虽《兔罝》之世,不能及此。
必若不能尽贤,但启贪竞之心,开奔走之路,非朝廷之美也。
又怀利干进,互相窥诋,发扬其短长。
或携手扬袂,佻达傲荡,无复处士之态。
习俗为常,不觉不禁,必复有西晋旷放狂谲之败。
窃以谓宜令州郡间岁举进士者,取其实行经学,试之如太学胄子,大郡三人,其次二人,其次一人,无则阙。
京邑,四方所则,士之占籍多,可令五十人,馀京或五人七人。
其佻薄无行,皆摈斥勿收。
如此,号为州郡举进士可矣,非进士自举也。
夫自举之与人举之,所以厉世矫俗,岂可同日而语哉?
今不惟进士自举而已,至于贤良方正亦自举也。
岂不过乎?
夫贤良,美称也;
方正,善行也。
古之当此名者,方将高卧潜处,不知羔雁圭璧之聘三四至而遂能起乎?
今皆循循然窥颜色、求便利而进矣,争门齰指不足谕其情,侧肩攫金不足况其态,鼓腹自鬻不足比其羞,无乃其实与其名不相符哉!
今世皆知高贤良于进士矣,不知贤良之害于俗甚于进士
何以言之耶?
人有言曰:「南城之泽有兔焉,可逐而取也」。
彼闻之者,必争先致力焉,然其至也,必游手惰农耳。
又有言曰:「有鹿焉,可逐而取之也」。
则不独游手惰农而后争之也,必将有舍业而往者矣。
则兔小而鹿大故也。
进士,兔也;
贤良,鹿也。
二者皆以动贪利之心,而贤良之所动者多,可不慎哉!
故女以自媒为丑,士以自献为污。
今朝廷使公卿大臣举贤良方正,则名实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