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田正言1041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四七、《元丰类稿》卷五二、《曾子固集》卷一五、《圣宋文选》卷一四、《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九、《古文渊鉴》卷五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伏闻诏书以执事谏院,不胜喜贺。
夫以执事蓄才美,知古今,力学,善论得失法度,朝廷固以公卿待执事,不止为谏官也。
然巩区区致喜贺者,亦有云也。
方今内外居位之士以千数,贵者贱者举措趋向一本于茍且,天下没没,日就衰缺,虑终不可更兴起,四方每见用一伟人,则皆曰:「是人也,天子特达用之,其能使古道庶几可复见乎」?
群臣颙颙,思见其为国家兴太平也。
天下既以此望之,而又为公卿大夫侍从司计谋、持纪纲之臣,是宜朝拜职而夕建言,使四方闻之,皆曰:「天子明于知人,而群君子不负天子之知、天下之望矣」。
其久而默默而自欺也,岂国家用贤者意适然哉?
四方有司论而疑,且叹息者矣。
始者执事为天下主军画在外,朝之士大夫每禁林台阁有虚位,则人人皆意执事宜为之,至今而乃为谏官,非大位,然论议一皆司之,则非大位,乃大任也。
谏官刚果有气节,不浮沉,则得失利病,上无不闻,下无不达也。
谏官与时俯仰,则天下之事,上欲闻而不悉,下欲言而不通矣。
非直如此,又且导其恶闻下之言,畏言上之事矣。
历观前世之得失,而察当时谏官有言与否,则为谏官贤不肖立定是则:凡居其职者,固以一人之身而系天下之得失,当万世之是非也。
其重较然者,于内外之利病,主虽力行之,其事不可,则宜争而舍之;
主虽力止之,其事当然,则论而行之。
不听,则继言之。
又不听,至于再三,则释其位而去矣可也,固非谓从时重而乡背者也。
今世有为谏官者,设曰:「吾某日言某事,吾塞责矣」。
及章下而省其言,不过趑趄簿书畦陇閒浅事,一纸之中尚十七八避就时人喜怒,不然则迂僻诞幻而不可世用者也。
又有居其位而不听,又不引去者,天下以为是非固不论而易明也。
今如执事者,始自举曰贤而能谏诤,天子以为然而遂用之。
今用矣,虽欲因循畏避自同于众人,固不可也。
然世傥有不顾其不可而为之者,则执事岂曰:「是人也,是徒以一时文字声名倾四海而取进耳,乃世之以浮道相悦附而蹈利者之所为,非有志者所忍肆也」。
昔汉有公孙、杜钦、邺、谷永,皆贤良选用,计其一时之名迹,不减于今世也,其才岂尽不及今人哉?
当时既得名位,而终于无所开陈,以至于泯泯其始于人而以为安矣。
由今观之,则谀之迹固不可掩也,后人已见其如此,又忍循其邪径乎?
窃计须自择也。
天下唐天宝以来,上下汲汲,以谋相倾,材力相长,雄兵相制伏。
百姓靡靡,日入于困穷。
生于困穷,欲勿为罪戾,不可得也。
今刑日烦而民愈薄,利愈竭而用不足,人益困而敛未休,可为太息。
执事既居得言之任,将终为身谋而已,则巩言虽切何用?
若欲兴太平,报国家,则愿无容容而随俗也。
执事计当世之得失已详矣,忿世俗之垢玩有素矣,士君子用舍、去就、轻重之分,又岂不尽知而熟晓也?
巩是以闻成命而不觉喜,且以为贺也,想日夕当有言,故陈区区,少助思虑。
今世布衣多不谈治道,巩未尝一造而辄吐情实,诚有所发愤也。
伏惟不甚怪怒而省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