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请访问高骊世次劄子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四一
臣窃考旧史,高句骊自朱蒙得纥升骨城居焉,号曰高句骊,因以高为氏。
历汉至唐高宗时,其王高藏失国内徙。
圣历中子德武得为安东都督,其后稍自为国。
元和之末,尝献乐工,自此不复见于中国。
五代同光天成之际,高骊王高氏复来贡,而失其名。
长兴三年,乃称权知国事王建,遣使奉贡,因以为王。
子武武子昭,昭子胄,胄弟治,治弟诵,诵弟询,相继立。
盖自朱蒙至,可考者一姓九百年,传二十一君而失国,其后复自为国,而名及世次、兴废之本末,与夫王建之所以始,皆不可考。
王氏自至胄,四王皆传子,自治至询,三王皆传弟。
询自天圣八年来贡,至熙宁三年王徽来贡,其不见于中国者,盖四十有三年。
今陛下仁圣文武,声教之盛,东渐海外,所遣使,方集阙下。
盖高句骊,文字之国也,其使者宜知其国之君长兴坏本末、名及世次。
欲乞诏谕典客之臣,问自德武之东也,其后何以能复其国,何以复失之,尝传几君,其名及世次可数否,王建之所以兴者何由,其兴也自建始欤,抑建之先已有兴者欤。
天圣至熙宁四十三年之间,而复见于中国,其继询而立者欤,岂其中间复自有继询者欤,于询为何属。
如其言可论次,足以补旧史之阙,明陛下德及万里,殊方绝域,前世有不能致者,慕义来庭,故能究知四夷之事,非声教之所被者,远不能及此。
取进止。
〔贴黄〕欲乞谕毕仲衍,因话从容访问。
或来使未能尽对,即谕以候归本国,讨寻记录,因向后别使人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