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河间献王庆历五年作)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一、《司马公文集》卷七三、《皇朝文鉴》卷七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八七、《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六九、《四续古文奇赏》卷二九、《文章辨体汇选》卷四七一、嘉靖《河间府志》卷二七、乾隆《河间县志》卷六
周室衰,道德坏。
五帝三王之文飘沦散失,弃置不省。
重以暴秦,害圣典,疾格言,燔诗书,屠术士。
称礼乐者谓之狂惑,述仁义者谓之妖妄,必薙灭先圣之道,响绝迹尽,然后慊其志。
虽有好古君子,心诵腹藏,壁扃岩鐍,济秦之险,以通于汉者,万无一二。
汉初,挟书之律尚存,久虽除之,亦未尊录,谓之馀事而已。
则我先王之道,燄燄其不熄者无几矣。
河间献王生为帝子,幼为人君。
是时列国诸侯,茍不以宫室相高,狗马相尚,则裒奸聚猾,僭逆妄图
献王厉节治身,爱古博雅,专以圣人法度遗落为忧。
聚残补缺,校实取正,得《周官》、《左氏春秋》、《毛氏诗》而立之。
《周礼》者,周公之大典,毛氏言《诗》最密,《左氏》与《春秋》为表里。
三者不出,六艺不明。
噫,微献王,则六艺其遂曀乎!
故其功烈,至今赖之。
且夫观其人之所好,足以知其心。
王侯贵人不好侈靡而喜书者,固鲜矣。
不喜浮辨之书而乐正道,知之明而信之笃,守之纯而行之勤者,百无一二焉。
武帝虽好儒,好其名而不知其实,慕其华而废其质,是以好儒愈于文、景,而德业后之。
景帝之子十有四人,太子废,而献王最长。
向若尊大义,属重器,用其,施其志,必无神仙祠祀之烦,宫室观游之费,穷兵黩武之劳,赋役转输之敝。
宜其仁丰义洽,风移俗变,焕然帝王之治复还,其必贤于文、景远矣。
嗟乎,天实不欲礼乐复兴邪?
抑四海自不幸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