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谏西征疏熙宁四年正月一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九八、《司马公文集》卷四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八、《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三七、《宋史》卷一九一《兵志》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雍正《陕西通志》卷八六、光绪《米脂县志》卷一一、《司马温公年谱》卷六
月日,具位臣光谨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臣以不材,误承朝廷委用,待罪长安,兼领一路十州兵民大柄。
朝辞之日,伏蒙陛下面谕以凡边防事机及朝廷得失,有所闻见,令一一奏闻。
臣受命以来,且愧且惧。
所愧者,圣知深厚,责任至重;
所惧者,智识浅短,无以堪称。
夙夜疚心,不敢宁居。
臣自入境以来,见流移之民道路相望。
询访闾里,皆云今大旱,禾苗枯瘁,河、渭以北,绝无所收,独南山之下,稍有所存。
入秋霖雨,经月不霁。
禾虽有穗,往往无实;
虽有实,往往无米;
虽有米,率皆细黑。
一斗之,舂簸之后,不过得米三四升。
谷价踊贵,民间累年困于科调,素无蓄积,不能相赡。
以此须至分房减口,就食西京、襄、邓、商、虢等州。
或佣赁客作,或烧炭采薪,或乞丐剽窃,以度朝夕。
当此之际,国家惟宜镇之以静,省息诸事,减节用度,则租税自轻,繇役自少,逋负自宽,科率自止。
四患既除,民力自足,民财自饶,闾里自安,流亡自还。
固不待陛下忧勤于中,宰相劬劳于外,然后人人得其所也。
茍或不然,国家虽欲轻租税,宽逋负,其所费之财,何由可得?
虽欲少繇役,止科率,其所营之事,何由可成?
四患不除,虽日下恩泽之诏,民犹不免于流移转死也。
盖欲止沸者,莫若绝薪;
欲安民者,莫若省事
此目前之验,非难知也。
臣到官以来,伏见朝廷及宣抚等司指挥,分义勇作四番,欲令以次于缘边戍守,选诸军骁锐,及募闾里恶少,以为奇兵。
造乾粮皱饭,布囊力车,以备馈运。
悉取岁赐秉常之物,散给缘边诸路,又竭内地府库甲兵财物以助之。
且以永兴一路言之,所发人马甲八千副,钱九万贯,银二万三千两,银碗六千枚,其馀细琐之物,不可胜数。
动皆迫以军期,上下相驱,急于星火,官吏狼狈,下民惊疑,皆云国家将以今大举六师,长驱深入,以讨秉常之罪。
臣以疏贱,不得预闻庙堂之议,未知兹事为虚为实?
昨者亲承德音,以为方今边计,惟宜谨严守备,俟其入寇,则坚壁清野,使之来无所得,兵疲食尽,可以坐收其弊。
臣退而思念,圣谋高远,深得王者御戎狄之道,实天下之福。
及到关中,乃见凡百处置,皆为出征调度。
臣不知有司在外不谕圣意,以致有此张皇?
将陛下默运神算,不令愚贱之臣得闻其实也?
臣不胜惶惑,昼则忘食,夜则废寝,心寒股栗,窃为陛下危之。
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自古以来,国家富彊,将良卒精,因人主好战不已,以致危乱者多矣。
况今公私困竭,将愚卒懦,乃欲驱之塞外,以捕狡悍之虏,其无功必矣。
岂惟无功,兼后患甚多,不可尽言也。
若朝廷初无出征之意,则何为坐散府库之财,疲生民之力,讫无分毫之事?
万一将来虏骑入寇,府库已竭,民力已困,将何以禦之?
臣先任御史中丞日,朝廷将兴绥州之役,臣曾上言,国家先当举百职,修庶政,安百姓,实仓库,选将帅,立军法,练士卒,精器械,八事皆备,然后可以征伐四夷。
今此八事,未有一者胜于曩时。
而况关中饥馑,十室九空,为贼盗者纷纷已多,县官仓库之积,所馀无几,乃欲轻动大众,横挑猛敌,此臣之所大惧也。
或者又云,国家未讨秉常,先欲试兵诛一小族。
若果如此,犹为不可。
何则?
今者竭关中之财力,大兴师众,乃舍有罪之强寇,诛无事之小种,胜之不武,不胜为笑,将无以复号令戎狄矣。
此二策者,皆为不可。
伏望陛下深鉴安危之机,消之于未萌,救之于未形,速下明诏,抚谕关中之民以朝廷不为出征之计。
其义勇更不分番于缘边戍守,亦不选募奇兵。
凡诸调发为馈运之具者,悉令停罢。
爱惜内地仓库之储,以备春深赒救饥穷之人。
如此岂惟生民之幸,亦社稷之福也。
臣不胜忧迫,直输赤诚,惟陛下裁察。
臣光昧死再拜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