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再乞资荫人试经义劄子熙宁三年二月六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九七、《司马公文集》卷四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六、《司马温公年谱》卷五
臣先曾起请应资荫出身人初授差遣者,更不试诗,只委审官院、流内铨试《孝经》、《论语》大义共三道,仍令主判臣僚更将所对义面加询问。
若义理精通者,特保明闻奏,优与差遣
稍通者,依常调;
不通者,且令修学,候一年外再试,必须试中,方得出官。
若年四十以上,听依旧制,只写家状读律。
自后不蒙朝廷施行。
臣今复差知审官院,窃见资荫人初授差遣者,令试诗一首,实为无益。
不惟其间有墙面者假手于人,徒长奸伪,就使自作诗得如曹、刘、,其于立身治民,有何所用?
古者二帝三王皆立大学之官,以教公卿大夫子弟,其何故哉?
盖以其人将嗣守官业,苟无德行道艺,则必害及于民故也。
今若欲使公卿大夫子弟尽肄业于太学,则其父兄不常在京师,固难齐一;
若但使之习业于家,而考校于初授差遣之际,业不习者不得出官,则不烦劝督,而人人自勉于学矣。
此乃事之易行者也。
向若使之尽通诗书礼乐,则中材以下或有所不及;
今但使之习《孝经》、《论语》,傥能尽期年之功,则无不精熟矣。
此乃业之易习者也。
然《孝经》、《论语》其文虽不多,而立身治国之道,尽在其中。
就使学者不能践履,亦知天下有周公孔子、仁义、礼乐,其为益也。
岂可与一首律诗为比哉?
臣窃以为兹事用力不勤,更张甚易,而为益稍大,别无所损。
伏望圣明详察,或有可取,乞检臣前奏,特赐施行。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