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中丞初上殿劄子治平四年四月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九三、《司马公文集》卷三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一、《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二、《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八、《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
臣闻澄其源则流清,固其本则末茂。
臣蒙陛下圣恩,拔于众臣之中,委以风宪
天下细小之事,皆未足为陛下言之,敢先以人君修心治国之要为言,此诚太平之原本也。
臣闻修心之要有三:一曰仁,二曰明,三曰武。
仁者,非妪煦姑息之谓也。
修政治,兴教化,育万物,养百姓,此人君之仁也。
明者,非烦苛伺察之谓也。
知道义,识安危,别贤愚,辨是非,此人君之明也。
武者,非强亢暴戾之谓也。
惟道所在,断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此人君之武也。
故仁而不明,犹有良田而不能耕也;
明而不武,犹视苗之秽而不能耘也;
武而不仁,犹知穫而不知种也。
三者兼备,则国治强,阙一焉则衰,阙二焉则危,三者无一焉则亡。
自生民以来,未之或改也。
治国之要亦有三:一曰官人,二曰信赏,三曰必罚。
夫人之才性,各有所长,官之职业,各有所守。
自古得人之盛,莫若唐虞之际。
稷、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龙,各守一官,终身不易。
茍使之更来迭去,易地而居,未必能尽善也。
故人主诚能收采天下之英俊,隋其所长而用之,有功者劝之以重赏,有罪者威之以严刑,譬如乘轻车,驾骏马,总其六辔,奋其鞭策,何往而不可至哉!
仁宗皇帝之时,臣初为谏官,上殿首曾敷奏此语。
先皇帝时,臣曾进《历年图》,又以此语载之后序。
今幸遇陛下始初清明之政,虚心下问之际,臣复以此语为先者,诚以臣平生力学所得,至精至要,尽在于是。
愿陛下勿以为迂阔,试加审察。
若果无可取,则臣无所用于圣世矣。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