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安懿皇劄子治平三年正月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九二、《司马公文集》卷三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国朝诸臣奏议》卷八九、《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九、《司马温公年谱》卷四
臣闻诸道路,未知信否,或言朝廷欲追尊濮安懿王安懿皇。
审或如此,窃恐不可。
陛下既为仁宗后,于礼不得复顾私亲。
臣先时言之已熟,不敢复烦圣听。
今臣不知陛下之意,固欲追尊濮王者,欲以为荣邪,以为利邪?
以为有益于濮王邪?
前世帝王以旁支入继,追尊其父为皇者,自汉哀帝为始。
其后安帝、桓帝、灵帝亦为之。
哀帝追尊其父定陶恭王恭皇
今若追尊濮安懿王安懿皇,是正用哀帝之法也。
陛下有不以为法,而法汉之昏主,安足以为荣乎?
仁宗恩泽在人,沦于骨髓,海内之心所以归附陛下者,为亲受仁宗之命为之子也。
今陛下既得天下,乃加尊号于濮王,海内闻之,孰不解体?
又安足以为利乎?
夫生育之恩,昊天罔极,谁能忘之?
陛下不忘濮王之恩,在陛下之中心,不在此外饰虚名也。
孝子爱亲,则祭之以礼。
今以非礼之虚名加于濮王而祭之,其于濮王果有何益乎?
三者无一可,而陛下行之,臣窃惑之。
此盖政府一二臣自以向者建议之失,已负天下之重责,茍欲文过遂非,不顾于陛下之德有所亏损。
陛下从而听之,臣窃以为过矣。
臣又闻政府之谋,欲托以皇太后手书,及不称考而称亲。
虽复巧饰百端,要之,为负先帝之恩,亏陛下之义,违圣人之礼,失四海之心。
政府之臣祗能自欺,安能欺皇天上帝与天下之人乎?
臣愿陛下急罢此议,勿使流闻达于四方,则天下幸甚。
臣今虽不为谏官,然向日已曾奏闻,身备近臣,遇国家有大得失,不敢不言。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