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梓州处士张公墓志铭 北宋 · 文同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九、《丹渊集》卷三八
有笃行君子,姓张氏名温,其字希泽,居梓州城中六十五年。
治平改元正月日,以疾终于家。
闾巷田野之人,凡见闻其所以为人者,皆涕泣相吊,曰:「天胡为而遽夺若人之寿耶」?
如是者累月矣。
希泽少喜儒术,经传百家,曲学小说,无不尽读;
既读,无不尽晓。
其大抵举进士不中,乃放肆自得,与世俗俛仰,浩然若不可以法制收歛之者。
性明悟,内行孝谨。
知是身不足以为己有,故投之于自然之域,而不以贫贱富贵累其心。
谓救人疾苦,其惠利为无涯,故颛向医艺,而大究其精巧。
父母死,日夜膜拜西方圣人。
自阅十二分教者数过,以图报罔极,至老无少倦。
赴人病急,虽风雨道途之阻,未尝辄以辞,既而不复计校其所以为谢。
死之日,使人攀慕哀戚者以此。
好饮酒,至颓倒而语言不乱。
善谈谑,亹亹可听,人多记去,以娱其坐宾。
与人交,终身常恐有毫发之缺,而不得其欢心也。
人或非意侵之,曾不以恨至胸中,遇之如平时,其人久亦自悔。
年未三十,丧其配,遂终身不娶。
庆历中,余始自永泰来应举,是时郡中诸君未甚识余,然槩以疏外辟之。
希泽一见余于稠人,遂引其友陈颙信臣诣余于邸。
退相谓曰:「吾辈有子,常患无良师友以磨切之者,今见其人矣」。
于是二人者,各遣其子以从余游。
待余二十年,日日益恭。
希泽初得疾,余持服里居,遣人候之。
希泽报曰:「我无状,子最为知我者。
今病革,不复见子,愿得子之文以记我死,死瞑目矣」。
既死,其子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乡某里。
余方在京师,不得哭送輤车之后,又不得以文与俱,薶于幽壤,诚所恨矣。
归而其子择交以其先人尝见累于余也,叙其理命,屡以抵余,且曰:「陈皋古先生既已志先人之墓矣,其所以谓之表者,非君也其谁为之」?
余乃具次希泽之生平如此,复系以辞而哀之,云:
禀完而弗駮,又辅以学,性其浑矣。
检诸身,动不失伦,何疵咎之或履?
得于是,陶然自贵,可以谓之君子。
天胡以寿畀彼厚,而独啬于此?
嗟乎!
希泽魂安所适兮,一世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