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赏论 五代 · 牛希济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五、全宋文卷一○一五
赏劝之典。所以显忠尊贤。
而待用□感人之心。使各尽其材。
以显于时。以为立身扬名之本。
故冠冕衣服车辂祭祀之仪。皆以品秩为差。
君子之人。其甘心焉。
孜孜于善。希公朝之禄赏。
可以荣于家。可以荣于宗庙祖考。
赏之义也大矣哉。今国家悬高科。
虚重位。此文士之赏也。
计首级。视所伤。
武士之赏也。文不中理。
宗伯所弃。杀伤奔北。
军法所诛。择善劝人。
亦以明矣。衰世之中。
文假他人之手。身居书辞之列。
名陷浇浮之中。坐登卿相之位。
射不穿札。生不见敌。
荣持斧钺之柄。行居将帅之任。
皆藉累世之基业。或由勋伐之馀名。
窃位尸禄。观者。
愤叹而己。至有文之衰也。
行为四海推重。不成一名。
不沾寸禄。老死冻馁之地。
或有献一书。陈一策。
探治乱之精微。尽当时之利病。
君上不省察。奸邪者深以为嫌。
纵未能显加明诛。徬徨焉挤之于散冗。
斥之于外任。不复省问。
可胜言哉。武之衰也。
弓声剑气。立为勍敌。
驰突击刺于横阵之前。出入如鬼神。
谋取必胜。疮痍遍于首面。
身委卒伍之中。老弃瘦马之列。
或有破一大敌。擒一渠帅。
赏不踰外藩之职。赐不越缯帛之微。
捷声已振于万里。姓名未达于九重。
符节。益封土。
翻为统帅之福。岂不悲哉。
文之求也。既不因于行艺。
武之用也。又不因于才力。
乃有温溲溺之器以媚黄门者。以系鞋自名以从公相者。
履历官常。出入藩翰
其馀资财。以致名第。
以荣郡邑者。不可遽数之。
况时君幼主。有宴乐玉堂。
从禽丰草。发自愉悦之意。
听从左右之言。淫乐之叟。
优倡之子。锡以朱紫。
升于官秩。下至飞禽犬马之微物。
亦光于封赏。且国家以五岳四渎。
为视公侯之秩。乃崇其礼。
尊爵敬神之道也。今厮养禽兽之属。
皆列于官。与士君子比肩于朝。
无神怨乎。故志士仁人。
甘心草泽。没身白首。
不复思用力。以在位者为深耻。
仲叔于奚救公孙文子之患。请以繁缨假借也。
孔子犹曰。不如多与之邑。
将以定永代之制。杜萌渐之谓也。
汉明不以馆陶子为郎。宁赐之百万。
曰。夫郎。
出宰百里。上应列宿。
不可虚授。信夫为中兴之嗣也。
且赏劝不恒。服章紊乱。
君子在野。小人在朝。
将难以守四海之业。若善人在位。
纪纲大定。赏罚必中。
百官称职。天下焉能为乱。
按:《经济类编》卷一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