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再上慈圣皇后乞还政事治平元年五月 北宋 · 龚鼎臣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二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
臣闻之于传曰:「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
臣今进说于殿下者,其几是与。
然臣备位外庭,才微身贱,俟见信而后言,盖无期矣。
此臣所以犯贤哲之诫,冒谤讟之嫌,惓惓而不能自已者也,惟殿下留神裁察。
臣于正月十九日尝奏疏乞还政事,讫未蒙施行。
臣之所言,固朝廷之大议,殿下之深益,夫何未之思也?
今物议喧然,疑有谗间交进,故两宫之情似有未甚通者。
夫以天下与人,犹或疑之,则何以信于人哉!
审如是,臣窃以为过矣。
且一饭之恩,匹夫未之敢忘,况皇帝以明睿之知贯通古今而受人天下者乎!
臣谓殿下今日黜远谗间,使不得前,则慈孝之声,明日并隆于天下矣。
至于忠谗之辨,古今以为难,臣独谓之不然,何则?
从容和解,掩所不及,欲殿下母子安康者,忠言也;
揭一为十,似是而非,使殿下心志荧惑者,谗言也。
此岂可谓之难辨者哉!
臣前疏谓殿下积行累功于数十年间,一旦定策,援长君以安宗,乃复犹豫不断,将损盛德者,非茍云也,顾察之未熟尔。
今天象差忒,旱虐为变,臣恐元元艰食,盗贼浸起,四方宁谧或不可常。
朝廷能中外一心,思消弭之术,为制御之策,则庶几其忧不大。
惟人事动于下,则天谴形于上,殿下当断之于心,复辟于皇帝,则朝廷之事体正,事体正则天下之疑忧解,疑忧解则和气应,和气应则纬象之忒、旱虐之变可消,而制驭之策可为。
殿下退就安荣,挹万世无穷之福。
不知念此,而玩信谀词,忘忽至计,怀万万必无可虑之疑,岂不累睿哲先见之明乎?
今皇帝康复已久,仁宗祥练踰四十日,亿兆延颈以听明诏。
事若早定,可高视于今古,议不时决,且贻诮于当世。
殿下顾利害如何哉?
况事不出于遗制,非殿下之本意,窃为殿下惜之。
臣恐缙绅之士章疏交上,言涉讥诋,而后图之,美名大业,亏缺已多,实不如先事之善也。
殿下勿谓臣言轻,所陈者肺腑之素蕴;
勿谓臣职卑,所持者人臣之公论。
惟殿下取臣两章,极精而虑之,则臣之言不为谤讟而可以取信矣。
此疏不敢露于人,谨于外题状奏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