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富丞相1056年 北宋 · 苏洵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九、《苏老泉先生全集》卷一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七九、《皇朝文鉴》卷一一七、《崇古文诀》卷二二、《古文集成》卷一八、《古文关键》卷二、《文编》卷四六、《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二六、《名世文宗》卷二五、《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一、《古今图书集成》官常典卷二五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相公阁下:往年天子震怒,出逐宰相,选用旧臣堪付属以天下者,使在相府,与天下更始,而阁下之位实在第三。
方是之时,天下咸喜相庆,以为阁下惟不为宰相也,故默默在此;
方今困而后起,起而复为宰相,而又值乎此时也,不为而何为?
且吾君之意,待之如此其厚也,不为而何以副吾望?
故咸曰:「后有下令而异于他日者,必吾富公也」。
朝夕而待之,跂首而望之。
望望然而不获见也,戚戚然而疑。
呜呼!
其弗获闻也,必其远也;
进而及于京师,亦无闻焉。
不敢以疑,犹曰: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数十年之间如此其变也,皆曰贤人焉。
或曰:彼其中则有说也,而天下之人则未始见也。
然而不能无忧。
盖古之君子,爱其人也则忧其无成。
且尝闻之,古之君子,相是君也,与是人也,皆立于朝,则使吾皆知其为人皆善者也,而后无忧。
且一人之身而欲擅天下之事,虽见信于当世,而同列之人一言而疑之,则事不可以成。
今夫政出于他人而不惧,事不出于己而不忌,是二者,惟善人为能,然犹欲得其心焉。
若夫众人,政出于他人而惧其害己,事不出于己而忌其成功,是以有不平之心生。
夫或居于吾前,或立于吾后,而皆有不平之心焉,则身危。
故君子之出处于其间也,不使之不平于我也。
公立于明堂以听天下,而召公惑。
何者?
天下固惑乎大者也,召公犹未能信乎吾之此心也。
周公定天下,诛管、蔡,告召公以其志,以安其身,以及于成王
故凡安其身者,以安乎周也。
召公之于周公,管、蔡之于周公,是二者亦皆有不平之心焉,以为周之天下,公将遂取之也。
周公诛其不平而不可告语者,告其可以告语者,而和其不平之心。
然则,非其必不可以告语者,则君子未始不欲和其心。
天下之人,从士而至于卿大夫,宰相集处其上,欲有所为,何虑而不成?
不能忍其区区之小忿,以成其不平之衅,则害其大事。
是以君子忍其小忿以容其小过,而杜其不平之心,然后当大事而听命焉。
且吾之小忿,不足以易吾之大事也,故宁小容焉,使无芥蒂于其间。
古之君子与贤者并居而同乐,故其责之也详;
不幸而与不肖者偶,不图其大而治其细,则阔远于事情而无益于当世。
故天下无事而后可与争此,不然则否。
昔者诸吕用事,陈平忧惧,计无所出。
陆贾入见说之,使交欢周勃
陈平用其策,卒得绛侯入北军之助以灭诸吕。
绛侯,木强之人也,非陈平致之而谁也?
故贤人者致其不贤者,非夫不贤者之能致贤者也。
曩者,今上即位之初,寇莱公为相,惟其侧有小人不能诛,又不能与之无忿,故终以斥去。
范文正公在相府,又欲以岁月尽治天下事,失于急与不忍小忿,故群小人亦急逐之,一去遂不复用,以殁其身。
伏惟阁下以不世出之才,立于天子之下,百官之上,此其深谋远虑必有所处,而天下之人犹未获见。
洵,西蜀之人也,窃有志于今世,愿一见于堂上。
伏惟阁下深思之,无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