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安民策十首 其四 安民策第四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一八
天之生人,有耳焉,则声入之矣;
有目焉,则色居之矣;
有鼻焉,则臭昏之矣;
有口焉,是味壅之矣。
耳之好声亡穷,金石不足以听也;
目之好色亡穷,黼黻不足以观也;
鼻之好臭亡穷,郁鬯非佳气也;
口之好味亡穷,太牢非盛馔也。
苟不节以制度,则匹夫拟万乘之富,或未足以厌其心也。
故《周礼》大司徒之职,施十有二教,其九曰「以度教节,则民知足」,谓以法度教民,使知尊卑之节,则民之所用虽少,自知以为足也。
又以保息六安万民,其六曰「同衣服」,谓民虽有富者,衣服不得异,皆深衣而已,则贫者安也。
自周纲解结,礼乐崩坏,商贾大者衣必文采,食必粱肉。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执,以利相倾。
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而贪人恣行矣。
凡风俗之所以薄,狱讼之所以繁者,民贪故也。
惟人之养生,岂甚相远哉?
食虽丰,不过数人之谷也;
衣虽厚,不过数人之帛也。
一夫之田,五亩之,亦足以自为矣。
然有腐仓而甚于饥,钱朽贯而甚于贫,藏奸挟诈,昼争夜夺,如盗贼之为者,有由然也。
天下之材,其大者可室也;
天下之宝,其贵者可器也;
天下之织,其巧者可衣也;
天下之畜,其珍者可食也。
骏可乘也,良可御也,郑、卫之哇可乐也,燕、赵之美可妃也。
昏姻之际,宾客之接,丧之有具,祭之有品,以多为贵,以奢为礼。
妇人婢子,愚夫小儿,爱乐称诵,习以为俗。
如是,虽穷天地之产,安能以济一民之欲哉?
故其甚富,而贪不可熄也,以此。
细民亦务相师法,或有罄一年之蓄而费于数刻,冒死亡之辟而资于宴好,善士所不能化,齐斧所不能威。
其故非他,耻不若人也。
如使上下有等,奢侈有制,在势则尊,无列皆贱,富不得独文,贫不得独质,万金之居,与下户为伍,则饱食之馀,无所复用,庶乎廉让可兴,而和平可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