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强兵策十首 其五 强兵策第五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一七
兵矢者,军之神灵也;
甲胄者,人之司命也。
故一夫奋剑,则千人披靡;
孟贲袒裼,则童子关弓能杀之矣。
然兵不利,不若无兵之愈也。
无兵则慎所击,而远于败矣;
甲不坚,不若无甲之愈也,无甲则知所避,而免于死矣。
有兵而不利,有甲而不坚,而假之以求胜,恃之以求生,则误大事、取大祸,莫斯之甚也。
故《周官·考工》为器之法,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凡器皆然,况于兵乎?
故其为弓也,取六材必以其时。
凡相干,欲赤黑而阳声,角欲青白而丰末,胶欲朱色而昔,筋欲小简而长,大结而泽,漆欲测,丝欲沈。
六材之全,然后冬析干,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春被弦。
其为矢也,前弱则俛,后弱则翔,中弱则纡,中强则扬,羽丰则迟,羽杀则躁。
是故夹而摇之,以视其丰杀之节,桡之以视其鸿杀之称。
凡相笴,欲生而抟,同抟欲重,同重节欲疏,同疏欲㮚。
其为戈殳戟矛之柲也,攻国欲短,守国欲长,置而摇之,以视其丰,炙诸墙以视其桡之均,横而摇之以视其劲。
其为甲也,视其钻空,欲其惌;
视其里,欲其易;
视其朕,欲其直。
櫜之欲其约,举而视之欲其丰,衣之欲其无齘。
是先王之为兵甲,必及其时,必美其材。
工则必良,事则必试,如此其至也。
惟今郡国之贡兵器,果何如哉?
聚工而作,卒岁后已,未尝试也;
连舆而出,方舟而上,无不受也。
简阅不明,则精粗不别;
精粗不别,则制作必滥,制作滥,则工不必巧,材不必美,况天时乎?
况地气乎?
加以师兴之际,卒然求取,斩木以为弩,伐以为箭,或取非其时,或产非其地,备数而止,行滥固多。
暴之日则焦,濡之雨则朽,以之应敌,不知其可。
矧新甲之制,出于一切,次纸为札,索麻为缕,费则省矣,久将奈何?
凡此之类,皆有识之所闻见也。
至于郡国兵库,或久不启,战守之具,未尝脩饰。
事至而虑,亦非智者所能也。
愚以为天下造兵,宜专命守臣以莅之,总置使名以督之。
工之选,必难其人,而进其食以优之;
材之取,必善其物,而增其价以来之。
取之有地,来之有时,为之有法,日省之,月试之,善至多则赏,恶虽少而刑。
上下检察,用为急务,其旧兵革,勿绝缮完,以备豫为政,则龙渊、太阿不独称于古,而蛮夷猾夏有血刃之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