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周礼致太平论五十一篇 其四十二 教道第一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四、《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一三
立人以善,成善以教。
教而不善邪,是尧舜之民鄙夫矣;
不教而善邪,是桀纣之民可封矣。
移风俗,敛贤才,未有不由此道也。
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物,犹事也。
民三事教成,乡大夫举其贤者、能者,以饮酒之礼宾客之,既则献其书于王矣。
知,明于事。
仁,爱人以及物。
圣,通而先识。
义,能断时宜。
忠,言以中心。
和,不刚不柔。
善于父母为孝。
善于兄弟为友。
睦,亲于九族。
姻,亲于外亲。
任,信于友道。
恤,振忧贫者。
礼,五礼之义。
乐,六乐之歌舞。
射,五射之法。
御,五御之节。
书,六书之品。
数,九数之计。
「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不弟,不事师长
造言,讹言惑众。
乱民,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也。
大哉,先王之所以驱民而纳之于善也!
教以开其前,如得大路,终日行而弗迷失;
刑以策其后,使不敢反顾,而况宾兴以劝之哉!
养天性,灭人欲,家可使得孝子,国可使得忠臣矣。
学校不立,教法不行,人莫知何人可师,道莫知何道可学。
耳何以为正声?
目何以为正色?
口何以为正言
身何以为正行?
明者幸而得之,昧者不幸而失之。
将欲求腹心于中林,访忠信于十室,不易得矣。
《小雅·菁菁者莪》,孟氏君子三乐,善为国者,可无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