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周礼致太平论五十一篇 其四十 官人第七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一二
大行人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
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
六事者,以王见诸侯为文,图、比、陈、协,皆考绩之。
言王者春见诸侯,则图其事之可否;
秋见诸侯,则比其功之高下;
夏见诸侯,则陈其谋之是非;
冬见诸侯,则合其虑之异同。
六服以其朝岁,四时分来,更迭如此而遍,时会无常期。
诸侯有不顺服者,王将有征讨之事。
则既朝,王命为坛于国外,合诸侯而发禁命事焉。
王十二岁一巡狩,若不巡守,则殷同
殷同者,六服尽朝。
既朝,王亦命为坛于国外,合诸侯而命其政,四时分来,岁终则遍矣。
六服朝岁,则下文侯服岁一见,甸服二岁一见,男服三岁一见,采服四岁一见,卫服五岁一见,要服六岁一见是也。
夫君臣之礼,不可以不接,不接则上恩不下流,下情不上通,嫌疑易以生,毁誉易以入。
在《易》,天地不交则《否》,柔进而上行,则「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先王知其如此,故制诸侯之朝,远者不过六岁,以之图事、比功、陈谟、协虑、发禁、施政,则言何以不见纳?
行何以不见知?
奸邪何以介其间?
左右何以塞其路?
刺史奏事京师,其斯之谓乎。
石显五鹿充宗京房,欲远之,元帝魏郡太守
自请岁尽乘传奏事,天子许焉。
未发,诏止无乘传奏事,意愈恐。
由此观之,臣子不得见君父,其祸何如?
《诗》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日之中,尚曰如三月三秋、三岁,况其久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