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致太平论五十一篇 其二十 国用第十三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直讲李先生文集》卷八
「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恤人之艰阨;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委积者,计九谷之数,足国用以其馀共之也。艰阨,谓民有困乏则振恤之。门关,谓出入有税,足国用之外,留之以养死政之老与其孤也。郊里,六卿之民居郊者,其委积以待宾客至郊,与主国使者接,因与之廪饩也。野鄙,谓六遂,客有羁絷未得去者,则于此惠之。县都,谓四百里五百里中,年谷不登,则畿内畿外通给之也。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之圣,犹弗能免。至于困穷孤独寄客之人,皆国所常有。安坐而视其死,则非仁人在上视民如伤者之意。将推其恻隐,则邦用有经,仓之谷孰为闲粒?府之帛孰为羡缕?如是而辍焉,祸盖博矣。故宜于大有年时,畜积以备之仓,人有馀则藏之以待凶。而颁之职内,叙其财以待邦之移用,亦谓此也。然而《洪范》云「臣无有作福」。晏子称「家施不及国」,使民弗知主恩,而谓为己力,乃人臣之常过,国家之大患也。故乡师「以岁时巡国及野,而赒万民之艰阨,以王命施惠」,此虑之深,礼之至也。然则义仓之法,亦有取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