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周礼致太平论五十一篇 其一 内治第一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五
叙曰:昔刘子骏郑康成皆以《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迹,而林硕谓末世之书,何休云六国阴谋。然郑义获伸,故《周官》遂行。觏窃观《六典》之文,其用心至,如天焉有象者在,如地焉有形者载。非古聪明睿智,谁能及此?其曰周公致太平者,信矣。鄙儒俗士,各滞所见,林之学不著,何说《公羊》诚不合礼,盗憎主人,夫何足怪?今之不识者,抑又譊譊,将使人君何所取法?是用摭其大略而述之。天下之理,由家道正,女色阶祸,莫斯之甚,述《内治》七篇。利用厚生,为政之本,节以制度,乃无伤害,述《国用》十六篇。备预不虞,兵不可阙,先王之制,则得其宜,述《军卫》四篇。刑以防奸,古今通义,唯其用之,有所不至,述《刑禁》六篇。纲纪既立,持之在人,天工其代,非贤罔乂,述《官人》八篇。何以得贤?教学为先,经世轨俗,能事以毕,述《教道》九篇。终焉并序,凡五十一篇,为十卷,命之曰《周礼太平论》。噫,岂徒解经而已哉!唯圣人君子知其有为言之也。(《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五)
男女之际,人道所重,前哲固备言矣。
然而贤妃相成之道不世出,乱国家者,往往而是。
盖妇人之性,鲜克正也。
阴则昧,柔则弱,昧不足自见,弱不足自立,与物而迁,直情忘反,其体一也。
尧试舜,观厥刑于二女,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以尧之女,其渊源非不善,尚曰舜能以义理下其心,是无圣人为之耦,则不克使其行妇道也。
彼凡人子,而不渐以教,摩以礼,其可乎哉?
今夫数口之家,犹以妇倾,或靡敝财用,或离析骨肉,速刑召祸,至无可救者多矣。
况乎后妃,同体于王,其次嫔御,亦所爱幸,一发言,一举事,足以旋转天地,薄蚀日月,其为祸福,可胜言哉!
贵则为骄,富则为侈;
并宠则妒,不答则怨;
憎则有谗言,爱则有私谒。
府库或为之空,刑赏或为之滥,奸邪或为之昌,忠良或为之剥,宗室或为之弃,冢嗣或为之易,帷薄或为之不脩,社稷或为之不食。
末喜之放桀,妲己之杀,此类岂少哉!
内宰「以阴礼教六宫」。
阴礼,妇人之礼。
六宫,谓后也。
又「以阴礼教九嫔」,不言教夫人、世妇,举中以见,上下省文也。
又「以妇职之法教九御,使各有属,以作二事,正其服,禁其奇邪,展其功绪」;
「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后,尊也,不得不受教。
女御,卑也,而教亦及之。
王宫者,不可不知礼也。
如使后、夫人、九嫔、世妇、女御皆受教,皆知礼,德皆正,言皆顺,无冶容,无废功,无侈服,无邪道,则闺门之内,何有不肃?
溥天之下,何有不化?
《关雎》之不淫,《葛覃》之躬俭,《樛木》之无嫉妒,《螽斯》之多子孙,《卷耳》之辅佐求贤,《兔罝》之莫不好德,于斯见矣,王道安得不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