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易论十三篇 其六 易论第六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九、《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三
或曰:「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
请问动而无悔则奚由」?
曰:「时乎时,智者弗能违矣。
先时而动者,妄也;
后时而不进者,怠也。
妄者过之媒,怠者功之贼也。
《蹇》初六曰:『往蹇来誉』。
谓处难之始,居止之初,独见前识,睹险而止,以待其时,故往则遇蹇,来则誉也。
《归妹》六三曰:『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谓室主犹存,而求进焉,进未值时,故有须也。
不可以进,故反归待时,以娣乃行也。
凡此,不可先时者也。
《丰》上六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谓处于明动尚大之时,而深自幽隐,以高其行。
大道既济,而犹不见隐,不为贤。
更为反道,凶其室也。
三年丰道之成,治道未济,隐犹可也。
既济而隐,以治为乱也。
《节》九二曰:『不出门庭,凶』。
谓初已造之,至二宜宣其制矣。
而故匿之,失时之极,则遂废矣。
故不出门庭,则凶也。
凡此,不可后时者也。
呜呼!
进取之时易见,退避之时难知。
盖利者,人之所欲,欲则存诸心,存诸心则计之熟矣。
害者,人之所恶,恶则幸其无之,而不知为谋矣」。
或人请问退避之道。
曰:「君子见机而作,愚者闇于成事,祸至而避,亦无及也。
《涣》初六曰:『用拯马壮吉』。
谓处散之初,乖散未甚,故可以游,行得其志,而违于难也。
不在危剧,而后乃逃窜,故曰『用拯马壮吉』也。
《蹇》初六曰:『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谓处遁之时,而为遁尾,祸所及也。
危至而后求行,难可免乎,故『勿用有攸往』也。
然而矫枉过正,众之所憎,和而不同,身乃无患。
明夷》初九曰:『明夷于飞,垂其翼;
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有攸往,主人有言』。
谓处卦之始,最远于难,远难过甚,明夷远遁,绝迹匿形,不由轨路,殊类过甚,以斯适人,人必疑之,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也。
六二曰:『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夷于左股,示不能行也。
以柔居中,用夷其明,进不殊类,退不逃难,故可『用拯马而壮吉』也。
夫有所避者,不可有所顾也,以欲而忘患,鳞属所以死于饵也。
《遁》九三曰:『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谓在内近二,以阳附阴,宜遁而系,故曰『系遁』。
遁之为义,宜远小人,以阳附阴,系于所在,不能远害,亦已惫矣,宜其屈辱而危厉也。
系于所在,畜臣妾可也。
施于大事,凶之道也。
九四曰:『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谓处于外而有应于内,君子好遁,故能舍之;
小人系恋,是以否也。
若夫分有所定,义不可去,则莫若守正之为利也。
《泰》九三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谓处天地之将闭,平路之将陂,时将大变,世将大革,而居不失其正,动不失其应,艰而能贞,不失其义,故无咎也。
信义诚著,故勿恤其孚,于食有福也。
明夷》六五曰:『箕子之明夷,利贞』。
谓最近于晦,与难为比,犹闇不能没,明不可息,正不忧危,故利贞也。
凡此,避祸之道也。
《诗》曰『既明而哲,以保其身』,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