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奉真道院碑铭熙宁四年十一月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
天下之所以常治无弊者,盖必有教焉以主之,使众心知所归;
亦必有三教焉以鼎峙之,使群伦决所属。
故羲图既画,遂泄混沌之奇,由是而书契也,礼乐也,皆日就夫文明,而吾儒之学于以寖昌。
迨其后而释氏又以其秘密真宗,东流震旦,如三乘、四教、临济、沩仰、云门、曹洞诸大法门,咸识参微妙,名振当时,帝王卿相,莫不崇而奉之。
猗与盛哉!
乃穷蒐道藏所谓开劫度人者,其天书符箓,皆文章诡怪,世所不识,然推厥大旨,盖亦归于仁爱清净,积而修习,渐致长生,自然神化,与儒更相表里。
自上古黄帝帝喾夏禹之俦,并遇神人,受道箓。
第三代以还,漆书竹简,靡所存證。
周时李伯阳柱下史孔子造而问礼,乃有「犹龙」之叹。
赧王九年,始飞升昆崙,而《道德》五千言悉举灵文奥典,宣布人间。
汉时诸子道书之流,至三十有七家。
嗣是而陶弘景寇谦之之徒相继鼎盛,天子为筑坛于南郊,每帝即位,必登坛受箓,以为盛事。
唐开元中,列其书为藏目,曰《三洞琼纲》。
宋兴以来,再遣官校定,尝求其书,得七千馀卷,命徐铉等校雠,去其重复。
真庙大中祥符中,命王钦若依旧目刊补,合为新录,凡四千三百五十九卷,撰篇目上献,赐名曰《宝文统录》。
圣眷之隆,盖罔有间也。
抃以大行皇帝宾天之年,蒙今上简擢以为参知政事奉职无状,出知杭州,惟凛凛覆餗是惧。
间从公退之暇,寓目珠庭兰若间。
忽一日,有苍颜鹤发、黄冠羽衣揖余而前,若有所请。
听其言,娓娓见道云:「自髫龀皈依明师,及长为洞真宫提点
杭故繁华地,城市喧阗,非栖真养性之所。
尝过吴江笠泽,乐其风土,而又况乎麻湖、泖水经其南,洞庭、具区亘其北,东连吴会,西接两浙,实吴中一大胜境也。
年来社有学,大雄有寺,独灵宫秘宇无闻焉,良亦三教中之缺典。
愿卜居于此,使风广被,庶有裨于十方耳。
明公其盍请诸朝」?
余欣然唯唯,以其情上闻。
天王圣明,不以小臣纰缪,赐额「奉真道院」,即令提点洞真宫,道士沈子守元住持。
守元遂殚力劝募,鸠工而庀事焉。
今且轮奂一新,琅函具备,巍然为宇内一大法幢。
其绳绳无艾,固未可量;
但恐世远人湮,参稽无绪,再乞余言寿诸石。
余不敏,愧不能文,特嘉沈子能以其教翼天下,欲以持世,而非以诬世也;
矧天语煌煌,又非私倡而私和也哉,是可铭也已。
铭曰:
粤稽元始,肇自无垠。
神人体之,福兹兆民。
爰有笠泽神禹之迹。
天目青苕,于焉是适。
玄风陆沈,民生不辰。
吴兴之子,眷怀实殷。
矢心开创,以指迷津。
庆源之旁,卜云维吉。
锡名奉真,永祈安宅。
抃也德凉,莫之敢专。
载在珉石,垂斯万年。
熙宁四年岁在辛亥冬十一月
按:道光震泽镇志》卷七,道光二十四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