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韩持国1045年 北宋 · 苏舜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六、《苏学士文集》卷一○、《皇朝文鉴》卷二四、《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二四、《经济类编》卷二五、《焦氏类林》卷五、《古今尺牍清裁》卷五二、《翰海》卷九五、《姑苏志》卷五七、《吴都文粹》续集卷四六、《蜀中广记》卷九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近得京信,长姊奄逝,中怀殒裂,不堪其哀,更承慰问,重增号绝。
且蒙见责,以兄弟在京师,不以义相就,以尽友悌之道,独羁外数千里,自取愁苦。
持国,予之素所畏者也。
今言如是,疑非出于持国也,然笔迹趣尚持国,又不足疑。
持国知其一,未知其他,予不得不为持国班班而言也。
予亦人也,非翼而飞、蹄而驰者也,岂无亲戚之情,岂不知会合之乐也?
虽是禽兽,亦安肯舍安逸而就愁苦哉!
此语去离物情远矣,岂当出于持国之口邪?
昨在京师官时,不敢犯人颜色,不敢议论时事,随众上下,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不幸适在疑嫌之地,不能决然早自引去,致不测之祸,捽去下吏,无人敢言,友雠一波,共起谤议。
被废之后,喧然未已,更欲寘之死地然后为快。
来者往往钩赜言语,欲以传播,好意相存恤者几希矣!
故闭户或密出,不敢与相见,如避兵寇,惴惴然惟恐累及亲戚耳。
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
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
况血属之多,持国见之矣;
屋庐之隘,持国亦见之矣;
资入之薄,持国又见之矣。
常相团聚,不衣与食可乎?
不可也;
衣食虽足,闭关常不与人相接可乎?
亦不可也;
既与人接,不与之言可乎?
又不可也;
既与之言,不与之往还可乎?
又不可也。
既与之言语往还,人人皆如持国则可,今持国尚有此说,况亲也义也识也不迨持国者多矣,使之加酿恶言,喧布上下,不能自明,则前日之事,未为重也。
便都无此事,亦终日劳苦,应接之不暇,寒暑奔走尘土泥淖中,不能了人事,羸马敝仆,日栖栖取辱于都城,使人指背讥笑哀悯,我亦何颜面,安得不谓之愁苦哉!
此虽与兄弟亲戚相远,而伏腊充足,居室稍宽,又无终日应接奔走之劳。
耳目清旷,不设机关以待人,心安閒而体舒放。
三商而眠,高舂而起,静院明窗之下,罗列图史琴尊以自愉。
踰月不迹公门,有兴则泛小舟出盘、阊二门,吟啸览古于江山之间。
渚茶野酿,足以消忧;
莼鲈稻蟹,足以适口。
又多高僧隐君子,佛庙胜绝。
家有园林,珍花奇石,曲池高台,鱼鸟留连,不觉日暮。
孔子作《春秋》而夷吴,又曰:「吾欲居九夷」。
观今之风俗,乐善好事,知予守道好学,皆欣然愿来过从,不以罪人相遇,虽孔子复生,是亦必欲居此也。
持国以彼此较之,孰为愁苦哉?
人生内有自得,外有所适,故亦乐矣,何必高位厚禄,役人以自奉养,然后为乐?
今虽侨此,亦如仕官南北,安可与亲戚常相守邪?
持国明年终丧,昆仲亦必游宦,何以尽友悌之道也?
况予窘迫,势不得如持国之意,必使我尸转沟洫,肉喂豺虎而后可也,何其忍邪!
常观《棠棣》之诗云:「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谓兄弟以恩,当有急难之时,必相拯救。
后章云:「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谓友朋尚义,及安宁之时,以礼义相琢磨也。
予于持国,外兄弟也。
当急难之时,不相拯救,今又于安宁之际,欲以义相琢刻,虽古人所不能受。
予欲不报,虑浅吾持国也。
前得子华诗,意亦然,未暇缕述,今并此以达子华。
予非躁而忉,咄者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