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投匦疏天圣八年1029年闰2月 北宋 · 苏舜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四、《苏学士文集》卷一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五、康熙《中江县志》卷四、同治《绵州志》卷四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某月日,臣冒死万拜疏皇帝阙下:臣昨伏睹陛下发德音,下明诏,广延天下博习之士,以大治本。
降诏之日,识者喧然,咸谓陛下张祖宗之基,致亿兆之福。
虑意有所不逮,政有所未敷,虽硕辅盈庭,谏臣满署,朝访前王之陈迹,夕讲先朝之故事,尚欲亲问刍荛,广采髦哲,此非唯蕴才抱器者幸甚,实亦天下之幸甚也。
臣窃见分四制、限十一科,使官京师者得应贤良体用之目,潜白屋者出赴沈沦高蹈之制,州县判等,限以字数,武举策试,兼之骑射。
臣敢谓陛下之诏,体则正矣,而纲条未至,辄有营穴,愿铺白而言之。
夫贤良之科,肇于汉世,故公孙丞相之徒,多以褐衣射策,而解巾入仕。
其后居位者日迩帝光,出入禁掖,志或未发,则可囊奏而建言;
政有未安,则可排闼而请见;
况其身检命敕,已得为朝中官,则口钳舌卷,鲜肯言天下事。
惟是韦带绳枢之士,义疏礼隔,趋走尘土间,未尝咫尺人主之颜面,加以天阍九重,交戟数里,虽胸文陆离,笔语滂沛,而岂得一达旒纩之下哉!
脱欲声鼓叩辇,则有司必以狂妄之罪罪之,且身无一命,志气自得,邦家阙政,实亦敢言。
汉世兼采庶士者,深有意于此也。
下至李唐,穿凿前轨,以谓民间不知帝王之动静,俗儒不讲朝廷之经法,专以官士者得应极言科。
及我炎统勃兴,不血刃而得天下。
太祖太宗,拓树基扃,诞布鸿文,而大变污俗;
真宗嗣二后教,信两汉法,笑却唐弊,追还古风,故诏贤良而草莽之士无弃也。
今陛下之诏,有异于上,是未至者一也。
次则高蹈丘园,沈沦草泽,臣亦谓未至者何?
尝闻帝者慎器与名,不务虚假,且遁逸之士,不示见闻。
今陛下垂诏而杂举之,是欲使之自见闻也。
若出而赴陛下之诏,是其人非沈沦者;
若出而求陛下之试,是其人非高蹈者;
则皆露己扬才,干时谒进者也。
非唯失彼之行,恐使人谓陛下设虚名,无精求之意。
州县判等,亦未折衷。
夫录人罪失,务在浅要,不过数字以见意,数句以成文。
今限字二百,束之对偶,则皆漫诞而无功,繁博而寡要,不可施用,是为空言。
至如武举策试,兼之骑射。
窃观诏旨,既令先进军机,后即陛试,是陛下取将帅材者也;
反使张一弓,发数矢,是陛下校一夫之艺,取一人之敌也。
夫欲练将材而取一夫之技,又何异考编钟堵磬而求郑卫之音?
伏愿贤良之科,使复两汉真宗之制,不以官士为之限,则国家之得失可闻也。
沈沦高蹈者,则令诸郡守宰根索其名而籍奏之,然后给传续食达辇,会试以文,则蓄响埋照之流,不远而至矣。
书判者削其字限,各罄其才而为之,文识高劣,尽可见矣。
武举者去骑射之末,而访以机略之大,则将帅之具鳞集矣。
若然,则陛下之诏不虚下,天下之人无异议,四条明而十一科正矣。
臣碌碌者,岂当辄述国家大事,上干天子听览,盖以陛下开言路,塞讳门,采瞽说,纳愚虑,是以析肝沥悃而具述之。
若陛下责其犯上,罪其错议,臣虽膏钺转壑,不为之怨。
伏愿俯而察之。
干冒宸严,无任陨越。
题下原注:「时年二十二」,年代据此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