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火疏天圣七年六月1029年 北宋 · 苏舜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四、《苏学士文集》卷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七、《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卷一二、《九朝编年备要》卷九、《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七、《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九、《汴京遗迹志》卷一四、《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六、《宋元通鉴》卷一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某年月日,草茅臣冒死谨拜疏于皇帝阙下:臣闻烈士不避鈇钺而进谏,明君不讳过失而纳忠,是以怀策者必吐上前,蓄冤者无至腹诽,则上下之情不郁,政令之出悦随。
然言之之难,不如容之之难;
容之之难,不如行之之难。
有能言之,则必容之,则必行之,如此,则欲治之主,三代之迹也,愿陛下留意焉。
臣伏睹今岁自,霖雨阴晦,未尝少止,农田受台者几于十九,民情嗷骚,如昏垫焉。
臣以谓近位失人,政令之多缺,赏罚弗公之所致也。
天之降灾,欲悟陛下,陛下反谓刑狱滥冤之至,故肆赦天下以救之,殊不念如此则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抵罪,其为滥冤,则又加甚。
古者决狱断滞讼,以平水旱,不用赦也,故赦下之后,阴霾及今。
前志曰:「积冤生阴,积阴生阳,阳生则火灾见焉」。
之气,发泄于玉清宫,震雨杂下,烈燄四起,楼观万叠,数刻而尽,诚非慢于禦备,乃上天之深戒也。
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诏,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在辅弼无裨国体者去之,居左右窃弄威权者去之,精心念政刑之失,虚怀收刍荛之言,庶几变灾以答天意。
浃辰之间,不闻有此告谕。
窃知陛下将计工役,再谋兴脩,都下之人,闻者骇惑,往往聚首横议,咸谓非宜。
皆曰章圣帝勤俭十馀年,天下富庶,帑府流衍,无所贮藏,乃作斯宫,及其毕功,而海内为之虚竭。
陛下即位,未及十年,数岁连遭水涝,虽征赋咸入,而百姓颇甚困乏。
若大兴土木之功,则费用不知纪极,财货耗于内,征役劳于下,内耗下劳,何以济矣!
况天灾之,己为之,是欲竞天,无省己之意。
逆天不祥,安己难任,欲祈厚贶,其可得乎?
岂天谴告而陛下弗悟邪?
岂知而故为之邪?
岂再造祈天之祐邪?
臣不得反覆而量也。
今为陛下计者,莫若采吉士,去佞人,姑务脩德,以勤至治,使百姓足给,而宽其征税,则可以谢天意而安民情矣。
夫贤君见变,能脩道以除凶,乱世无象,天不谴告。
今幸得天见之变,是陛下脩道之日,岂宜忽哉!
汉元帝三年茂陵白鹤馆灾,下诏曰:「乃者火灾,降于孝武园馆,朕战慄恐惧,不烛变异,咎在朕躬,群有司又未肯极言朕过,以至于斯,将何寤焉」!
茂陵不及上都也,白鹤馆不大此宫也,彼尚降诏四方,以求己过,是知古帝王急治如此。
夫火不炎上之罚,正为是焉。
臣谨按前汉《五行志》云:「贤佞分别,官人有序,帅繇旧章,敬重功勋,如此则火得其性矣。
若乃信道不笃,或耀虚伪,谗夫昌,邪胜正,则火失其性矣。
自上而降,及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室,虽兴师众,弗能救也」。
鲁成公三年新宫灾,刘向成公信三桓子孙之谗,逐父臣之应;
襄公九年春,宋灾,刘向谓宋公听谗,逐其大夫华弱奔鲁之应也。
今宫灾,岂得亦有是乎?
愿陛下恭默而内省之;
省而既知之,愿陛下悔过而追革之。
罢再造之劳役,行古先之典法,非惟大光基构,亦天下之幸甚也。
臣愚妄之言,不足益国体之万一,陛下茍容而行之,三代两汉之风,指顾而可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