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诣匦疏景祐五年 北宋 · 苏舜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四、《苏学士文集》卷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三八、《九朝编年备要》卷一○、《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七、《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正月十八日,具官臣某,谨顿首再拜,昧死上疏皇帝陛下:臣昨初到京师,闻河东地大震裂,涌水坏屋庐城堞,杀民畜几十万,历旬不止。
臣始闻惶骇疑惑,窃思自编策所纪,前代衰微丧乱之世,亦未尝有此大变。
方今四圣接统,内外平宁,戎狄交欢,兵革偃息,固与夫衰微丧乱之际颇异,是何灾变之作返过之邪?
且妖祥之兴,神实尸之,各以类告,未尝妄也。
臣以为必无是事,是亦传言之滥耳,历问一二朝士,皆曰有之。
因退思念,天人之应,古今之鉴,大可恐惧。
凡朝廷政教昏迷,下受其弊,积阴郁不和之气,上动于天,天于是为下变异以警戒之,使君人者回心省修,翻然向道,则民安而灾息。
是故古之王者,逢天地之变,则必避正寝,彻乐省馔,询访正议,考求失德而更去之。
盖以上帝聪明,所作必验,茍弗知惧,则非常之孽随之。
今此异既告,岂徒然哉!
则王者岂常安于逸豫,信任近狎而不省政事乎?
庙堂之上执事者,岂有非贤才,或专威福而侵君者乎?
其所施设之政,岂有不便于民者乎?
深宫之中,岂有阴教不谨,或以媚道滥进者乎?
西北之夷,岂有窃萌背盟、犯顺之心者乎?
念自从远方来,不知近事,心虽疑而口不敢道。
宫禁夷狄之事,固未可知,朝廷已然之失,则听舆论而有闻焉。
又讶朝廷知此大异,殊不脩补阙政,以厌天戒而安民心,默然不怪,如平常无事时;
谏官、御史亦不闻进牍白见,铺陈灾害之端,以开上心。
然民情汹汹,聚首横议,咸有忧悸之色。
岂时与古不同,今朝不宜仿古以为事耶?
又念有天下者,未有不监古而治、弃古而乱也。
岂上位者务在镇静,不须与民同忧耶?
则又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
岂民愚暗,不当忧而忧耶?
则地之震,天之所为也,民虽愚,天岂愚哉!
反覆思之,不觉惊怛流汗,自以世受君禄,身齿国命,涵濡惠泽,以长此躯,便欲尽吐肝胆,以拜封奏。
又昨见范仲淹以刚直忤奸臣,果罹中伤,言不用而身窜谪,甚可悲也。
是时降诏天下,不许越职言事,臣今茍务激切,不避权右,必恐横遭伤害,无补于时,因自悲嗟,不知所措。
既而孟春之初,雷电暴作,臣以谓国家之失,众臣无有为陛下言者,唯天丁宁以告陛下也。
陛下极圣至明,其肯忽之?
果能霈发明诏,许臣寮皆得献言。
臣初闻之,踊跃欣抃,又谓虽有灾异,陛下能讲求嘉言,革去时弊,故可变化而召善和也。
旬馀日来,闻颇有言事者,其间岂无切中时病,而绝不闻朝廷从而行之,是亦收虚言而不根实效也。
臣闻唯诚可以应上天,惟实可以安下民,今应天不以诚,安民不以,徒布空文,增人太息耳,将何以谢神灵而救弊乱也!
岂大臣蒙塞天聪,不为陛下行之?
岂言事者迂阔无所取,不足行也?
此则未可知。
今臣窃见纲纪隳败,政化阙失,其事甚众,不可概举。
今条大者二,诣匦以闻,伏望陛下少赐观览。
茍有所采,乞断自睿意,即时行焉;
言或狂瞽,乞付臣斧锧,以非所宜言罪之。
一曰正心。
夫治国如治家,治家者先修于己,修己者先正于心,心正则神明集而万务理也。
今则民间喧传,陛下数年以来,多引俳优贱人于深宫之中,燕乐无节,赐予过度。
燕乐无节则志荒荡,赐予过度则心侈泰;
志荒荡则政事不亲,心侈泰则用度不足。
臣窃观国史,见祖宗逐日视朝,旰昃方罢,犹坐于后苑门上,有白事者,立得召对,委曲询访,小善必纳。
真宗末年不豫,始间日视事。
今陛下春秋鼎盛,宵衣旰食求治之,而乃隔日御殿,此政事不亲之故也。
今又府库匮竭,民鲜盖藏,诛敛科率,殆无虚日;
三司计度经费,二十倍于祖宗时,此用度不足明矣。
政事不亲而用度不足,斯大可忧也。
伏望陛下脩己以御人,洗心而鉴物,勤于听断,舍其燕安,放弃优谐近习之纤人,亲近刚明鲠直之良士,因此灾变,以思永图,效祖宗之勤劳,惜社稷之广大,则天下之幸甚也。
二曰择贤。
夫明主劳于求贤而逸于任使,然盈庭之士,不须尽择,在择一二辅臣及御史谏官而已。
今陛下用人,似不能择。
王随吏部侍郎门下侍郎、平章事,超越十资,复为上相
此乃非常之恩,必待非常之才,而王随虚庸邪谄,非辅相之器,降麻之后,物论沸腾。
故疾缠其身,灾仍于国,此亦天意爱惜我朝,陛下必鉴之。
石中立顷在朝行,以诙谐自任,士人或有宴集,必置席间,听其语言,以资笑噱。
今处之近辅,不闻嘉谟,物望甚轻,人情所忽。
使灾害屡降,而朝廷不尊,盖近臣多非才者。
陛下左右尚如此,天下官吏可知也。
匈奴轻笑中国,伏望即时罢免,别选贤才。
臣又窃见方今以张观御史中丞高若讷司谏,此二人者,皆登高第,本望以词华进用,素履温和软懦,无刚鲠敢言之才。
斯皆执政引拔建置,欲其慎默,不敢举扬其私,时有所言,必暗相关说,旁人窥之,甚可笑也。
御史谏官之任,臣欲陛下亲择之,不令出执政门下。
台谏官既得其人,则近臣不敢为过,乃驭下之策也。
臣以谓陛下身既勤俭,辅弼、台谏又皆得人,则天下何忧不治,而灾异何自而生?
伏望陛下少留意焉,非有难也。
臣不胜区区之至。
某顿首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