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宗室论 其一 皇族试用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〇九
臣闻周之五等,分土继世,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无嫡选庶,兄亡弟及。
故子孙传祚,与王家始终。
其支子为群公子,公子之子为公孙。
逮乎世代已远,服属且疏,则各以其祖之所居官,或封邑,或字,或谥,因以为族,以缀亲别本,而各仕其国,为卿大夫士焉。
汉之封爵,皇子则王,王子则侯,王侯世及,无嫡则绝后。
武帝复使诸王得推恩,封子弟为列侯,而王国之嗣无不侯矣。
其宗室同姓,肺腑之亲,入居卿相,出为牧守,中外递处,惟才是用。
故诸刘繁衍,弥漫乎天下。
曹氏裁制藩戚,最为无道,至于隔其兄弟吉凶之问,禁其婚媾庆吊之礼,上不得预朝觐,下不得交人事,离恩绝义,断弃天常。
能者被拘,才者不试,故曹植自比圈牢之养物,求一效死之地而不得。
气类乖疏,公族剪弱,故司马氏乘间而起,如袭虚邑焉。
南北之际,晋、宋之事,尹正王府,督领藩镇。
兵戍之地,险要之都,必命宗枝分居岳牧。
爰及隋唐,未之替也。
我国家祥符之前,皇亲尚出临郡。
后绝外授,初无他衅。
且天下一统,承平治宁,藩郡之势,制如臂指,不比江左、隋唐都督节察,辄千里百城事权之大也,又何忌焉。
盖以其骄贵放恣,鲜遵轨度,罔自抑畏,不知小人之依。
故朝廷推示大公,为百姓计,上全亲亲之义,下为元元之福尔。
且国家基图安固,源流深长。
古者族食,世降一等,亲必有尽,属必益远。
及本枝百世,衍大蕃昌,有艺文如向、歆,材略如皋、勉,又可以勿用乎哉!
夫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大夫贰宗,士有隶子弟,上下尊卑,莫不用其宗戚,以自佐佑。
春秋》:「秦伯之弟针出奔晋」。
讥其有千乘之国,而不能容其母弟,至使出仕于晋,故谓之「出奔」。
方今天下之大,郡国之广,百官众职,文武参布,宗室子弟,岂无智可以效一官,才可以帅一校者欤?
彼夫执事内外之臣,统理军民之长,规约条教,又岂生而知之,盖习之则至矣。
臣愚以谓诸皇宗天戚,有能修整端良者,宜稍试其材,出领郡职,入参环卫,异同并进,亲疏杂用,轻重相制,等级相权。
唐之诸王,率为州郡别驾
汉之藩国,众务由于内史
诚约汉唐之制,渐进而叙用之,选量上下,律之以法,宜其才用能否,志行僻正,可得著见矣。
则又察其谨良庄慎者,以备王室爪牙焉。
《诗》曰:岂无他人?
不如我兄弟。
诚使盘维之固,岂不益为庙社之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