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政体论(刍荛论之一)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〇六
臣尝读《汉书》,至晁错之事,惟谋策宏远,达于权义,有致主经世之志,戮于奸谗之口。
而史氏不能褒发其忠,更讥以变古易常之说,臣窃愤厉。
反覆较凡所辨议,悉国家危事乱经,将以图安建治,皆合霸王之轨,不可不正迁之谬讥。
尝试论之:古不可变耶?
则是三代无革敝救失之理,而汉所用法,当循亡秦也。
忠恭之异尚,质文之殊用,礼不相袭,乐不相沿,固三王之罪矣。
用宽大,革苛惨,固高祖之过矣。
夫以文、景之世,追视汉初之政,沿革既多,岂先尝变易哉?
稽迁旨意,则是颠而弗扶,危而弗持,兴亡倚天,成败推数,括囊结舌,浮沉容身者为智矣。
此乃夫子深鄙,以为焉用彼相,可为具臣者也。
故论者称迁是非谬于圣人,其斯诚矣。
益使后人务茍且而恶立事,贵因循而重改作,沮有心之锐,为无功之辞,其于教义,不重亏欤?
臣尝论之:夫为邦之道,有制有权,制为之本,权为之势。
节之以礼,行之以信,齐之以刑,断之以义,此不可易之法,故为之制。
长则萦之,短则引之,重则损之,轻则益之,此不可常之理,故为之权。
其不可易者,不为艰危急卒而变之;
其不可常者,不为宁平泰而慢之。
其本正,虽危必
其势倾,虽治必乱。
然人之大情,危必思安,治必忘乱。
均乎二者,处权为难。
非通才达义、适时知变者,孰能与于此乎!
《易》曰:「变则通,通则久」。
故乐而不乱、复而不厌之谓道。
夫事远必弊,法久必衰。
原其始初,各有云设,时迁俗易,迹在理非。
圣人执权,盍即回革,使天下之耳目常新,万务之本源必正?
彼立法垂制,不在人君乎?
言为典型,动为律度,茍无愆于大义,宁一取乎旧章?
商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
周宣王,聿求贤臣,忧勤戒慎,以振绝绪,嘉靖庶邦。
建中兴之业。
夫岂悉履汤、武之迹哉!
汉孝武,引拔俊乂,文艺隆起,武功震耀,雄材大略,为汉盛主,又岂咸践文、景之教哉!
且事茍便俗,岂惮乎解弦而更张;
政茍戾时,何固乎守株而求滞!
故夫不知达权推变之理,而牵易常循旧之说者,是拘生腐儒。
按文泥俗,凝塞治道,此圣智之所常患者也。
臣敢旁采世务仅若小敝者,列之以裨万分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