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谏议大夫杨公墓志铭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一
府君杭州钱塘人
其谱曰汉太尉震之后,世出弘农,其后微远,不能谱录。
府君之九代祖隐朝,始复得次序,曰隐朝生燕客,燕客生堪,而犹为弘农人
堪生承休,是谓皇高祖唐天祐元年,为刑部员外郎副给事中郑祁使吴越,册钱镠为王,杨行密江淮,道阻不克归,遂留杭州,始分弘农之籍籍钱塘
初,承休之行也,挈其子岩以俱。
岩仕越国,位至丞相,是谓皇曾祖。
尚书职方员外郎讳郾,是谓皇祖。
生赠礼部尚书讳蠙,是谓皇考。
府君幼失其父,有志节,不群诸儿,母元夫人独爱之。
夫人之丧尚书也,内外之姻未尝有见其笑者,府君生十岁,作《雪赋》一篇,始为之笑。
及长,尤好学,日必诵书数万言,或昼夜不息,临食至失七箸。
已而病其目,元夫人夺藏其书,府君盗之,亡邻家以读。
大宋受命,太宗皇帝即位之三年,吴越忠懿王朝京师,以其地纳籍有司,越国除。
随其皇祖以族行,寓宋州
三举进士端拱二年中乙科,历蔡州新昌县,迁著作佐郎、知德州
为政有治迹,诏书褒之。
咸平三年交趾献驯犀,府君秘书丞在京商税院,因奏《犀赋》。
真宗嘉之,召试学士院,迁太常博士
赋,一时文士争相传诵不及。
明年,又上书自荐,献所为文二十馀万言,乃直集贤院,知袁、筠二州,提点开封府诸县
入为三司盐铁判官,知越州提点淮南刑狱。
宰相王文穆公不悦,以事罢之,卒坐考试国子监生,贬监陈州榷酒。
逾年,得知常州,复入三司,判磨勘司
元夫人忧,服除,判户部勾院
比自荐及是,二十七年矣。
然少孤,能自立,力勤苦为文章,履其身以俭约,不妄自为进取。
其官业行己之方,一皆自信于圣人之道,不肯少顾时之人所为,而时之人亦以有德君子名之。
故其直集贤院者二十七年,不迁官,由太常博士才至刑部郎中,有出其后者,往往至荣显。
或有笑其远世自守以质朴,讽使少改其为者。
府君叹曰:「吾不学乎世,学乎圣人,由是以至此。
吾之所有,不敢以荐于人,而尝自献于天子矣。
今欲孰附以进邪」?
其信道深笃不可屈曲如此。
天圣四年,以久次,迁集贤修撰,出知应天府,同纠察在京刑狱,转兵部郎中
六年,年六十五,老矣,始召以知制诰
府君颍川陈从易,皆以好古有文行知名。
然二人者,皆久不用,遂以老,既而一日并用之。
是时学者稍相习务媮窳为文章,在位稍以为患,皆以谓天子用耆老将有意矣。
而又下诏书,敕学者禁浮华,使近古道,然后以谓用二人皆不无意矣,而皆恨其晚也。
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出知亳州
于州封虢略县男食邑三百户
明道二年四月十日,以疾卒于州之正寝,年六十有九。
其病将卒,犹不废学。
有文三十卷,曰《隐□集》;
又五卷,曰《西垣集》。
呜呼!
畜其学以老,不克用,独见于文章,然其文卒待一施于朝廷,遂位荣显。
既贵,赠其皇考礼部尚书,母太原郡太君
其妇曰漳南县张氏,后夫人南阳郡,亦张氏。
荫其男:长曰洎,明州观察支使
次曰浚,江阴军司理参军
次曰泳、渐、沆、沨,皆将作监主簿
既终,又荫二孙某官。
其馀庆之及者三世。
则夫守道者,未必果不遇也。
噫!
杨氏尝以族显于汉,为三公者四世。
汉之乱,更魏涉晋,戕贼于夷胡,而汉之大人苗裔尽矣。
比数百岁,下而及唐,然杨氏之后独在。
太和开成之间,曰汝士者与虞卿、鲁士、汉公,又以名显于唐,居靖恭坊杨氏者,大以其族著。
唐之乱,极于懿、僖、昭三宗,下更五姓,天下痝裂,焚荡剪薙,而唐之名臣之后尽矣。
百年至于今,然杨氏之后独在,及府君又大显。
始震尝有德于汉而死以无辜,君子悼震曰不幸,然孰知夫世不昌且久欤?
府君又畜其德,则孰知其后世又不然欤?
于其葬也,是宜铭。
铭,盖所以使后世之有考也。
府君卒后若干年,以景祐二年某月某日,葬杭州某县某乡。
漳南县先府君二十六年以亡,及是合葬,自有志。
府君初名侃,后避真宗皇帝旧名,改曰大雅,字子正
铭曰:
杨氏之先,自震有闻。
有盛有衰,世惟厥人。
由汉迄今,更难冒乱。
历时千年,而世三显。
府君之显,不彰于初。
其久不渝,卒克以敷。
弘农之分,遂播南土。
呜呼!
德则承其先,而葬也茔于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