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康定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八、《古文集成》卷六六、《文章辨体汇选》卷四三四、《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一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为有知乎,不宜生于庑下;
谓为无知乎,乃能避槛而曲全其生。
其果有知乎?
则有知莫如人,人者万物之最灵也,其不知于物者多矣。
至有不自知其一身者,如骈拇、枝指、悬疣、附赘,皆莫知其所以然也。
以人之灵,而不自知其一身,使虽有知,必不能自知其曲直之所以然也。
竹果无知乎?
则无知莫如枯草死骨,所谓蓍龟者是也。
自古以来,大圣大智之人有所不知者,必问于蓍龟而取决,是则枯草死骨之有知,反过于圣智之人所知远矣。
以枯草死骨之如此,则安知之不有知也?
遂以蓍龟之神智,而谓百物皆有知,则其他草木瓦石,叩之又顽然皆无所知。
然则未必不无知也。
由是言之,谓为有知不可,谓为无知亦不可,谓其有知、无知皆不可知,然后可。
万物生于天地之间,其理不可以一概。
谓有心然后有知乎,则蚓无心;
谓凡动物皆有知乎,则水亦动物也。
人兽生而有知,死则无知矣;
蓍龟生而无知,死然后有知也。
是皆不可穷诘。
故圣人治其可知者,置其不可知者,是之谓大中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