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补馆职劄子治平三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四、《皇朝文鉴》卷四七、《国朝诸臣奏议》卷五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五、《经世八编》卷一四、《右编》卷二九、《同异录》卷一、《古文渊鉴》卷四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以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
若夫知钱谷,晓刑狱,熟民事,精吏干,勤劳夙夜以办集为功者,谓之材能之士。
明于仁义礼乐,通于古今治乱,其文章论议,与之谋虑天下之事,可以决疑定策、论道经邦者,谓之儒学之臣。
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
故以材能之士布列中外,分治百职,使各办其事。
以儒学之臣置之左右,与之日夕谋议,讲求其要而行之。
而又于儒学之中择其尤者,置之廊庙,而付以大政,使总治群材众职,进退而赏罚之。
此用人之大略也。
由是言之,儒学之士可谓贵矣,岂在材臣之后也?
是以前世英主明君,未有不以崇儒向学为先。
而名臣贤辅出于儒学者,十常八九也。
臣窃见方今取士之失,患在先材能而后儒学,贵吏事而贱文章。
自近年以来,朝廷患百职不修,务奖材臣。
故钱谷、刑狱之吏,稍有寸长片善为人所称者,皆已擢用之矣。
夫材能之士固当擢用,然专以材能为急,而遂忽儒学为不足用,使下有遗贤之嗟,上有乏材之患,此甚不可也。
臣谓方今材能之士不患有遗,固不足上烦圣虑,惟儒学之臣难进而多弃滞,此不可不思也。
臣以庸缪,过蒙任使,俾陪宰辅之后。
然平日论议不能无异同,虽日奉天威,又不得从容曲尽拙讷。
今臣有馆阁取士愚见,具陈如别奏
欲望圣慈因宴閒之馀,一迂睿览,或有可采,乞常赐留意。
今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