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贾昌朝枢密使劄子嘉祐元年十一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四、《皇朝文鉴》卷四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三、《宋宰辅编年录》卷五、《续文章正宗》卷一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三、《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八、《经济类编》卷三二、《文编》卷一五、《右编》卷一六、《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七一、《古今图书集成》铨衡典卷九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近降制书,除贾昌朝枢密使
旬日以来,中外人情,莫不疑惧,缙绅公议,渐以沸腾。
盖缘昌朝禀性回邪,执心倾险,颇知经术,能文饰奸言,好为阴谋,以陷害良士。
小人朋附者众,皆乐为其用。
前在相位,累害善人,所以闻其再来,望风恐畏。
陛下聪明仁圣,勤俭忧劳,每于用人,尤所审慎。
然而自古毁誉之言,未尝不并进于前,而听察之际,人主之所难也。
臣以谓能知听察之要,则不失之矣。
何谓其要?
在先察毁誉之人。
若所誉者君子,所毁者小人,则不害其进用矣。
若君子非之,小人誉之,则可知其人不可用矣。
今有毅然立于朝,危言谠论,不阿人主,不附权臣,其直节忠诚,为中外素所称信者,君子也。
如此等人,皆以昌朝为非矣。
宦官、宫女、左右使令之人,往往小人也。
如此等人,皆以昌朝为是矣。
陛下察此,则昌朝为人可知矣。
今陛下之用昌朝,与执政大臣谋而用之乎?
与立朝忠正之士谋而用之乎?
与左右近习之臣谋而用之乎?
或不谋于臣下,断自圣心而用之乎?
昨闻昌朝阴结宦竖,构造事端,谋动大臣以图进用。
若陛下与执政大臣谋之,则大臣势在嫌疑,必难启口。
若立朝忠正之士,则无不以为非矣。
其称誉昌朝、以为可用者,不过宦官、左右之人尔。
陛下用昌朝,为天下而用之乎?
为左右之人而用之乎?
臣伏思陛下必不为左右之人而用之也。
然左右之人,谓之近习,朝夕出入,进见无时,其所谗谀,能使人主不觉其渐。
昌朝善结宦官,人人喜为称誉,朝一人进一言,暮一人进一说,无不称昌朝之善者,陛下视听渐熟,遂简在于圣心,及将用之时,则不必与谋也。
盖称荐有渐,久已熟于圣聪矣。
是则陛下虽断自圣心,不谋臣下而用之,亦左右之人积渐称誉之力也。
陛下常患近岁以来大臣体轻,连为言事者弹击
盖由用非其人,不叶物议而然也。
昌朝身为大臣,见事不能公论,乃结交中贵,因内降以起狱,以此规图进用。
窃闻台谏方欲论列其过恶,而忽有此命,是以中外疑惧,物论喧腾也。
昌朝未来,议论已如此,则使其在位,必不免言事者上烦圣听。
若不尔,则昌朝得遂其志,倾害善人,坏乱朝政,必为国家生事。
臣愚欲望圣慈抑左右阴荐之言,采缙绅公正之论,早罢昌朝,还其旧镇,则天下幸甚。
臣官为学士,职号论思,见圣心求治甚劳,而一旦用人偶失,而外廷物议如此,既有见闻,合思裨补。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