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狄青劄子至和三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九、《皇朝文鉴》卷六四、《国朝诸臣奏议》卷四六、《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四○、《崇古文诀》卷一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六、《续文章正宗》卷一七、《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四、《经济类编》卷三二、《右编》卷九、《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七一、《古今图书集成》铨衡典卷九三
臣闻人臣之能尽忠者,不敢避难言之事;
人主之善驭下者,常欲闻难言之言。
然后下无隐情,上无壅听,奸宄不作,祸乱不生。
自古固有伏藏之祸、未发之机,天下之人皆未知,而有一人能独言之,人主又能听而用之,则销患于未萌、转祸而为福者有矣。
若夫天下之人共知,而独人主之不知者,此莫大之患也。
今臣之所言者,乃天下之人皆知,而惟陛下未知也。
今士大夫无贵贱,相与语于亲戚朋友,下至庶民无愚智,相与语于闾巷道路,而独不以告陛下也,其故何哉?
盖其事伏而未发,言者难于指陈也。
臣窃见枢密使狄青,出自行伍,号为武勇,自用兵陕右,已著名声,及捕贼广西,又薄立劳效
自其初掌机密,进列大臣,当时言事者已为不便。
今三四年间,虽未见其显过,然而不幸有得军情之名。
推其所因,盖由军士本是小人,面有黥文,乐其同类,见其进用,自言我辈之内出得此人,既以为荣,遂相悦慕。
加又之事艺实过于人,比其辈流又粗有见识,是以军士心共服其材能。
国家从前难得将帅经略招讨常用文臣,或不知军情,或不闲训练,自将领,既能自以勇力服人,又知训练之方,颇以恩信抚士。
以臣愚见,如所为,尚未得古之名将一二。
但今之士卒不惯见如此等事,便谓须是我同类中人,乃能知我军情而以恩信抚我。
恩信亦岂能遍及于人,但小人易为扇诱,所谓一犬吠形,百犬吠声,遂皆翕然,喜共称说。
且武臣掌机密而得军情,不唯于国家不便,亦于其身未必不为害。
然则之流言,军士所喜,亦其不得已而势使之然也。
臣谓不得已而为人所喜,亦将不得已而为人所祸者矣。
计者,宜自退避事权以止浮议,而本武人,不知进退。
近日以来,讹言益甚,或言其身应图谶,或言其宅有火光,道路传说以为常谈矣,而惟陛下犹未闻也。
唐之朱泚,本非反者,仓卒之际,为军士所迫尔。
大抵小人不能成事而能为患者多矣,虽自取族灭,然为德宗之患,亦岂小哉?
夫小人陷于大恶,未必皆其本心所为,直由渐积以至蹉跌,而时君不能制患于未萌尔。
故臣敢昧死而言人之所难言者,惟愿陛下早闻而省察之耳。
如臣愚见,则一常才,未有显过,但为浮议所喧,势不能容尔。
若如外人众论,则谓之用心有不可知者,此臣之所不能决也。
但武臣掌机密,而为军士所喜,自于事体不便,不计之用心如何也。
伏望圣慈深思远虑,戒前世祸乱之迹,制于未萌,密访大臣,早决宸断,罢机务,与一外藩,以此观去就之际,心迹如何,徐察流言,可以临事制变。
二府均劳逸而出入,亦是常事。
之忠孝出处如一,事权既去,流议渐消,则其诚节可明,可以永保终始。
夫言未萌之患者,常难于必信;
若俟患之已萌,则又言无及矣。
臣官为学士,职号论思,闻外议喧沸而事系安危,臣言狂计愚,不敢自默。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