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再论水洛城事乞保全刘沪劄子庆历四年四月丙辰1044年4月25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八、《太平治迹统类》卷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四六、《永乐大典》卷八○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六、《文编》卷一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伏见朝廷近为修水洛城事,虽已差鱼周询等就彼相度,风闻周询近有奏来,为水洛蕃族见狄青枷取刘沪等,因致惊搔,周询却乞将带等往彼,以此足验刘沪能以恩信服彼一方。
朝廷必知水洛为利而不欲废之,非守之不可。
狄青尹洙已立同异,难使共了此事。
臣谓必不得已,宁移尹洙,不可移
尚虑议者必谓不可因小将而动大将
今若但移而不动狄青,即不是特移大将矣。
若却移路分,更升差遣,或召拜他官,茍不类前后因事移替之人,即不是因被移矣。
如此,则于无损,于获全其功,于边防利便,三者皆获其利。
若曲为尹洙狄青,却将立功将校轻沮,则其害有三:大凡文武官常以类分,武官常疑朝廷偏厚文臣。
假有二人相争,实是武人理曲,然武人亦不肯服,但谓执政尽是文臣,递相党护,轻沮武士
况今争,而实有功效,其理不曲。
若曲罪刘沪,则沿边武臣尽鼓怨怒,其害一也。
自有西事以来,朝廷擢用边将极多,能立功效者绝少,惟范仲淹筑大顺城,种世衡青涧城水洛耳。
臣亦闻三者,惟尤为艰辛,是功不在二人之下。
今若曲加轻沮,则今后武臣不肯为朝廷作事,其害二也。
若不在水洛,则蕃族恐他人不能绥抚,别致生事,则今后边防永不能招缉蕃部,其害三也。
今三利三害,其理甚明,但得大臣公心,不于尹洙曲有党庇,则不与边防生患。
此系国家利害甚大,伏望圣意断而行之。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