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水洛城事宜乞保全刘沪等劄子庆历四年四月丁酉1044年4月6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八、《太平治迹统类》卷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四六、《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卷四、《永乐大典》卷八○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六、《文编》卷一七、《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七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近风闻狄青刘沪水洛城事,枷禁等奏来。
窃以边将不和,用兵大患。
狄青、刘,皆是可惜之人,事体须要两全,利害最难处置。
臣闻水洛城曹玮以来,心知其利,患于难得,未暇经营。
得之,则于之功不小,于秦州之利极多。
韩琦等自西来,闻有论奏,非以水洛为不便,但虑难得而难成。
得之,又有成之之志,正宜专委此事,责其必成。
狄青所见不同,遂成衅隙。
其间利害,臣请详言。
国家近年边兵屡败,常患大将无权。
今若更沮狄青,释放刘沪,则不惟于狄青之意不足,兼沿边诸将皆挫其威,此其不便一也。
臣闻刘沪经营水洛城之初,奋身展效不少,先以力战取胜,然后诱而服从,乃是党留诸族畏威信
今忽见先得罪,带枷入狱,则新降生户岂不惊疑?
若使翻然复叛,则今后边臣以威信招诱诸族,谁肯听从?
不惟水洛城更无可成之期,兼沿边生户永无可招之理,此其不便二也。
自用兵以来,诸将为国立事者少。
水洛城,不惟自曹玮以来未能得之,亦闻韩琦近在秦州,尝欲经营而未暇。
奋然力取,其功垂就,而中道获罪,遂无所成,则今后边将谁肯为国家立事?
此其不便三也。
臣又闻水洛之戍,虽能救援秦州,而须藉渭州应副。
刘沪既与狄青异议,纵使水洛筑就,他时万一缓急,狄青异己,又欲遂其偏见,稍不应副,则水洛必须复失,此其不便四也。
缘此之故,遂移青于别路,则是因一小将移一部署,此其不便五也。
此臣所谓利害甚多,最难处置者也。
臣谓今宜遣一中使,处分鱼周询等速令和解,务要两全。
必先密谕狄青曰:「沪城水洛,本有所禀,非是擅为。
役众筑城,不比行师之际,见利坚执,意在成功,不可以违节制加罪。
宜释放,朝廷不欲直放,恐挫卿之威,卿自释之,使感卿惠。
若他时出师临阵,有违进退之命者,任卿自行军法」。
然后密谕曰:「汝违大将指挥,自合有罪。
朝廷以汝于水洛展效,望汝成功,故谕青使赦汝,责尔卒事以自赎」。
水洛功就,则又戒:「不可因前曾异议,坚执不修,惟幸失之,遂己偏见。
今后水洛缓急,尤须极力应副,万一小有疏失,则是汝挟情故陷之,必有重责」。
如此,则水洛之利可成,蕃户之恩信不失,边将立事者不懈,大将之威不挫。
茍不如此,未见其可。
盖罪既不可,罢水洛城又不可,沮狄青又不可。
事关利害,伏望圣虑深思。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