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救赈江淮饥民劄子庆历四年三月1044年3月3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三、嘉靖《惟扬志》卷三二、《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九六、乾隆《江都县志》卷三一、嘉庆《高邮州志》卷一一上、光绪《甘原县志》卷一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近出内库金帛赐陕西,以救饥民。
风闻江淮以南,今春大旱,至有井泉枯竭、牛畜瘴死、鸡犬不存之处,九农失业,民庶敖敖,然未闻朝廷有所存恤。
陛下至仁至圣,忧民爱物之心无所不至,但患远方疾苦,未达天聪。
茍有所闻,必须留意,下民疾苦,臣职当言。
江淮之间,去年王伦蹂践之后,人户不安生业。
贼才灭,疮痍未复,而继以飞蝗。
自秋至,三时亢旱。
今东作已动,而雨泽未沾,此月不雨,则终年无望。
加又近年已来,省司屡于南方敛率钱货,而转运使等多方刻剥,以贡羡馀
江淮之民,上被天灾,下苦盗贼,内应省司之重敛,外遭运使之诛求,比于他方,被苦尤甚。
今若不加存恤,将来继以凶荒,则饥民之与疲怨者相呼而起,其患不比王伦等偶然狂叛之贼也。
臣以为民怨已久,民疲可哀,因其甚困,宜速赐惠,不惟消弭盗贼之患,兼可以悦其疲怨之心。
伏望圣慈特遣一二使臣,分诣江淮名山,祈祷雨泽。
仍下转运并州县,各令具逐处亢旱次第奏闻。
及一面多方擘画,赈济穷民,无至失时,以生后患。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