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西贼议和利害状庆历三年七月1043年7月28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臣伏自如定等到京以来,窃闻朝议不许贼称吾祖,必欲令其称臣,然后许和。
此乃国家大计,庙堂得策。
盖由陛下至圣至明,不苟目前之事,能虑向去之忧,断自宸衷,决定大议。
然数日来,风闻颇有无识之人妄陈愚见,不思远患,欲急就和。
臣虽知必不能上惑圣聪,然亦虑万一少生疑沮,则必坏已成之计。
臣职在言责,理合辨明。
伏自西贼请和以来,众议颇有异同,多谓朝廷若许贼不称臣,则虑北戎别索中国名分,此诚大患。
然臣犹谓纵使贼肯称臣,则北戎尚有邀功责报之患,是臣与不臣,皆有后害。
如不得已,则臣而通好犹胜不臣,然于后患不免也。
此有识之士,忧国之人,所以不愿急和者也。
今若不许通和,不过惧贼来寇耳。
且数年西兵遭贼而败,非是贼能善战,盖由我自缪谋。
今如遣范仲淹处置边防,稍不失所,则贼之胜负尚未可知。
以彼骄兵,当吾整旅,使我因而获胜,则善不可加。
但得两不相伤,亦已挫贼锐气。
仲淹不幸小败,亦所失不至如前后之缪谋,是比于通和之后别有大患,则所损犹少。
此善算之士、见远之人,所以知不和害小,而不惧未和也。
臣谓方今不羞屈志、急欲就和者,其人有五:一曰不忠于陛下者欲急和,二曰无识之人欲急和,三曰奸邪之人欲急和,四曰疲兵懦将欲急和,五曰陕西之民欲急和。
自用兵以来,居庙堂者劳于斡运,在边鄙者劳于戎事,若有避此勤劳,茍欲陛下屈节就和,而自偷目下安逸,他时后患任陛下独当。
此臣所谓不忠之臣欲急和者也。
和而偷安,利在目下,和后大患,伏而未发。
此臣所谓无识之人欲急和者也。
自兵兴以来,陛下忧勤庶政,今小人但欲茍和之后,宽陛下以太平无事,而望圣心怠于庶政,因欲进其邪佞,惑乱聪明。
大抵古今人主忧勤,小人所不愿也。
此臣所谓奸邪之人欲急和也。
屡败之军不知得人则胜,但谓贼来常败。
此臣所谓懦将疲兵欲急和也。
此四者,皆不足听也,惟西民困乏,意必望和,请因宣抚使告以朝廷非不欲和,而贼未逊顺之意,然后深戒有司,宽其力役可也。
其馀一切小人无识之论,伏望圣慈绝而不听,使大议不沮,而善算有成,则社稷之福也。
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欧阳文忠公集》卷九九。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三四,《文章正宗》续刻卷一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三,《文编》卷一九,《右编》卷二五,《文章辨体汇选》卷一六五。)
则:原无,据原校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国朝诸臣奏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