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再论按察官吏状庆历三年五月1043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九七、《国朝诸臣奏议》卷六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九、《右编》卷二九、《文编》卷一八、《文章辨体汇选》卷一六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臣自初忝谏官,于第一次上殿日,首曾建言,方今天下凋残,公私困急,全由官吏冗滥者多,乞朝廷选差按察使纠举年老、病患、赃污、不材四色之人,以行澄汰,仍具陈按察之法,条目甚详。
如臣之议,盖欲使使者四出而天下悚然,知朝廷有赏善罚恶之意,然后按文责实,甚恶者黜,有善者升,中材之人尽使警励。
凡臣所言者,乃所以救民急病、革数十年蠹弊之事,若非遭逢圣主锐意求治之时,上下力行之,不可也。
奈何议者惮于作事,惟乐因循,祇命诸路转运使就兼其职。
命出之日,外论皆谓诸路之中,贪赃如魏兼,老病如陈杲,秽恶如钱延年,庸常龊龊如袁抗、张可久之辈,尽为转运使,皆自是可黜之人,必不能举职。
臣亦再具论奏,其议格而不行。
按察空名,今遂寝废,生民蠹病,日益可哀。
伏见陛下圣德日新,忧心庶政,近发手诏,督励宰辅。
然天下之事,积弊已多,如治乱丝,未知头绪。
欲事事更改,则力未能周而烦扰难行;
欲渐渐整顿,则困弊已极而未见速效。
臣谓如欲用功少,为利博,及民速,于事切,则莫若精选明干朝臣十许人,分行天下,尽籍官吏能否而升黜之,如臣前所陈者而后可。
臣闻治天下者如农夫之治田,不可一概也。
蒿莱芜秽久荒之地,必先力加恳辟芟除,待其成田,然后以时耘耨
冗滥之官,芜秽天下久矣,必先力行澄汰,待其百职粗治,然后精选有司,常令纠举
今特遣之使如久荒而芟辟也,转运按察乃以时之耘耨者耳,宽猛疾徐,各有所宜也。
汉时刺举,唐世黜陟使、考课使之类,岁岁遣出,祖宗朝亦有考课院
盖按察升黜,古今常法,非是难行之异事也。
方今言事者,多以高论见弃,或以有害难行。
如臣所言,只是选十馀人明干朝臣,察视官吏善恶,灼然有迹易见者,著之簿籍,朝廷详之,黜其甚者耳。
臣自谓于论不为甚高,行之有利无害,然尚虑议者未以为然,谨条陈冗官利害六事,以明利博效速而可行不疑
伏望圣慈,特赐裁择,如有可采,乞早施行。
一曰去冗官,则民之科率十分减九。
臣伏见兵兴以来公私困弊者,不惟赋歛繁重,全由官吏为奸。
每或科率一物,则贪残之吏先于百姓而刻剥,老缪之吏恣其群下之诛求,朝廷得其一分,奸吏取其十倍。
民之重困,其害在斯。
今若去此四色冗官,代以循良之吏,事随便宜,绝去搔扰,使民专供朝廷实数科率,免却州县分外诛求。
故臣谓于民力十分减九也。
比于别图减省细碎无益者,其利博矣。
二曰不材之人,为害深于赃吏。
国家之法,除赃吏因民告发者乃行之。
其他不材之人,大者坏州,小者坏县,皆明知而不问。
臣谓凡赃吏多是强黠之人,所取在于豪富,或不及贫弱。
不材之人不能驭下,虽其一身不能乞取,而恣其群下共行诛剥,更无贫富,皆被其殃,为害至深,纵而不问。
故臣尤欲尽取老病缪懦者,与赃吏一例黜之。
三曰内外一体,若外官不澄,则朝廷无由致治。
今朝廷虽有号令之善者降出外方,若落四色冗官之手,则或施设乖方,不如朝廷本意,反为民害;
或稽滞废失全不施行,而又无纠举,弃作空文。
若外边去却冗官,尽得良吏,则朝廷所下之令虽有乖错,彼亦自能回改,或执奏更易,终不至为大害。
是民之得失,不独上赖朝廷,全系官吏善恶。
以此而言,冗官岂可不去?
四曰去冗官,则吏员清简,差遣通流。
今天下官有定员,而入仕之人无定数。
既不黜陟,冒滥者多。
差遣不行。
贤愚同滞。
每有一阙,众人争之,争得者无廉耻之风,不得者腾怨嗟之口。
滥官之弊,近古无之。
今若择四色冗官去之,则待阙之人可无怨滞。
五曰去冗官,则中材之人可使劝惧。
今天下官吏岂必尽是不材?
盖为朝廷本无黜陟,善恶不分。
今若见国家责实求治,逐一人人精别,则中材之人皆自勉强,不敢因循。
虽有贪残,亦须歛手。
六曰去冗官,则不过期月,民受其赐
方今朝廷虽有爱念疲民之意,然上下困乏,必未有馀力广惠及民,若但去冗官,则民受速赐。
盖臣常见外处州县,每一缪官替去,一能者代之,不过数日,民已歌谣。
今若尽去冗滥之吏,而以能吏代之,不过期月,民即受赐,此臣所谓及民速、于事切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