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宣徽使太原府第六劄子1070年4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九四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今月十五日,准枢密院递到诏书一道,伏蒙圣恩,以臣辞免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事、充河东路经略安抚使恩命,乞差知蔡州一次,所乞宜不允者。
圣训丁宁,已烦再谕;
臣诚迫切,难避严诛。
臣窃以朝廷之用人,臣子之事上,盖常察其进退不违于理,则可以知其大节之所守。
而予之爵禄,将以为宠,则必使不犯清议之所非。
授受之间,可谓两难矣。
故高秩厚禄,人臣所愿,必也处之无愧,然后得以为荣。
或其义有不安,所以容其自免。
今陛下宠臣者至矣,任臣者优矣。
而臣不幸心怀自愧,义有难安,敢更竭此恳诚,必期哀许。
伏念臣妄以迂儒,遭逢三圣,宠逾其分,器小易盈。
爰自中年,早苦多病。
臣因窃思前世为人臣者,不待伏于床第,然后称疾,不必废其支体,然后辞官,但其心志已衰,筋力难彊,则义当知止,不可贪荣尔。
此臣所以不待年及,累乞退休。
而睿圣慈仁,不忍遽弃,六赐诏谕,备极恩怜。
而臣上体圣眷之优殊,不敢自决而引去。
然止当跧伏闲处,偷安窃禄,譬诸已乏之马牛,俾尽馀生于刍豢而已。
此乃粗为合理,其如事则不然。
盖臣前岁以老告,便超兵部尚书
今春以疾辞,又转宣徽南院使
淮南一州,则领淄、青九州;
京东一路,则总并、代四路。
是每求退则得进,每辞少则获多。
使其一出偶然,人情犹或少恕,若其每举必尔,则公议岂复可容?
虽幸人之未言,顾臣何以自处?
此臣所谓心怀自愧,义有难安者也。
使臣筋力犹彊,尚合恳辞恩宠。
况臣疾病,积有岁年,已具奏陈,累干听览。
臣亦窃闻议者以臣脚膝未至著床枕,眼目犹可分人物,便谓尚堪驱策,致此误蒙选任。
殊不知臣心志已衰,精神并耗,虽未伏枕,实一行尸
再念臣本出书生,老于文字,赋才非敏,以学自愚。
历官以来,多触罪辜,屡罹忧患,盖以不通时务,不习人情。
加以晚年,继之衰疾,识虑昏眊,举事乖违。
大抵时多喜于新奇,则独思守拙
众方兴于功利,则茍欲循常。
至于军旅之间,机宜之务,则又非其所学,素不经心。
盖以病悴已衰之躯,持昏眊乖违之见,任素非所学之事,一有败阙,虽戮臣身不足以塞责,而误国之计,如后患何!
使臣粗有爱君忧国之心,岂敢不思及此而贪荣苟得?
臣所宜必辞者三:义所难安,一也;
精力已衰,二也;
用非所学,三也。
然于三者之中,其二尤急。
若其义所难安者,幸蒙圣恩获免,俾臣不取非于清议,而无愧于晚节,则陛下之赐臣者,荣于高秩厚禄之赐远矣。
至于用非所学,致误国家之计,贻朝廷之忧,则当君父旰昃忧劳求治之时,圣虑所宜留意也。
伏望圣慈哀臣诚至之言,察非矫伪之饰,特赐允臣屡请,追还新命,换一小州,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今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