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出第三劄子治平三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欧阳文忠公集》卷九二
臣近以疾病,乞解重任,除一蔡、亳州差遣,已三上表及两具劄子陈述,伏蒙圣慈累降批答不允、断来章者。
臣窃伏思惟,臣之披沥肝血,祈天请命之恳,其说甚详,而其诚至矣。
陛下每降答谕,丁宁奖勖,所以过赐优待臣之恩礼,亦已至矣。
而臣不能仰遵圣训,力疾就职,而犹更哀鸣,上烦天听者,盖臣义不获已,与近日韩琦、曾公亮、胡宿等从容于进退者,事体不同也。
臣以非才被任,违时忤众,自招谤怒,不容其身。
今上自朝廷,下至闾阎巷陌,远洎四海,外及夷狄,皆能传吕诲等章疏矣。
其罔诬丑诋之语,莫不能道之矣。
而臣以顾惜国体,既不当更与辩正,便合引避去位,而以是非曲直付之公议,乃为合理。
昔汉世大臣有被诬以罪者,例不对理陈冤。
盖其人或遂废黜,或被刑诛,所以更不自辨可矣。
未有论议喧沸,不自辩明,而顽然自安其位者也。
今朝廷处臣者何位,任臣者何事,所系事体者如何,而等诋臣者何语,臣其可安处此位者乎?
昨濮园之议,自手诏告示中外后,凡中书论议本末邪正及等加诬诋讪等事,皆已幸蒙辨正矣。
惟臣所被「邪谋首议、奸谀徼宠」之恶名,既不能自辨,若又不识廉耻,顽如木石,遂安其位。
陛下谓有臣如此,其可当国家之大任乎?
此臣所以夙夜思惟,等诋臣者,谀佞希荣宠耳。
故惟有恳辞重任,远避宠荣,乃可以塞小人之口。
然则陛下圣恩,一许臣罢去,是为臣辨诬谤、全名节,其赐臣者多矣,厚于赐以高秩重禄万万也。
臣幸蒙陛下知奖久矣,臣之心迹,圣鉴昭然,洞见表里,此臣不当复言。
臣所谓辨诬谤、全名节者,为中外之人不可家至户晓者尔。
盖非早自引去,无以塞诬谤臣者之口也。
夫爵禄,朝廷所以宠臣下也,使身心安泰、名誉光显者居之,则不胜其荣也。
若毁辱愧耻愤闷忧郁者居之,适足为苦耳。
伏望圣慈察臣哀切恳迫之诚,不以臣比从容于进退者,特许臣解罢政事,除臣一外任差遣,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今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