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蜀帅任密谏书 北宋 · 张俞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成都文类》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二四
十月二日张俞再拜枢直谏议明公阁下:,郫之贱男子,好读古书,为古今之文辞,遑遑十五年,恐若不及。
始与群进士开封府试,无成而归,旅食褒、汉。
明道初,故兴元荥阳郑公再举进士,明年诏求直言,又表草莱遗材,谓不独有文行,盖能通知古今权变之议,宜召问以时政之得失。
不报。
景祐岁,茂材异等不得试,以母死贫甚,西归,日资于人,以养存老遗孤。
逮半岁,西陲用兵,诏书切谕郡府荐谋士,图灭敌之策,其在士大夫鲜有陈其策者。
自惟生治平仅四十年,虽无禄于己,无位于朝,其载齿发,识圣贤之道,与夷狄鸟兽异者,赖上之德也。
上有忧,则天地万物不足安其生,为人臣子者,其可以安乎?
故不量蒙鄙进退,遂为书略陈天下之务,愿闻朝廷。
不希名,不茍禄,不贪进,用区区之诚,纾天子之忧而已。
台府谓其言是,因而荐之。
不期圣德涵厚,矜其僭议,宽其罪戾,特发宸旨,召赴京阙。
府县恭命,迫促上道。
众人闻之喜,小人闻之惧。
夫以蜀汉之郡五十,可言而合于上者,唯益有斯人焉,此所以为喜也。
匹夫抗论,陵犯上意,进非其据,退非其事,此所以为惧也。
尝闻古之人三月不仕则吊,况俞之窭贱,其可不仕乎?
然所以未暇仕者有三:死者终丧,匮财不克葬,为州里所耻,一也;
存者耄衰,日乏脆暖,而丐取不给,二也;
无田可耕,无室可扫,僦屋不蔽风雨,日有暴露之虞,三也。
以今较古,虽使曾、颜、原、季之徒处俞之地,尚不能全其生,况庸庸者而有甚于彼者乎?
此所以徘徊赍咨,欲进而不可进,非可进而不进,固傲天子之命,慢台府之令,冀徼非常之利,以为身荣也。
凡有耳目,非悯则笑,其敢自辱于困踬之地乎?
盖不得已也。
今大敌僭盗,天下震扰,而梁益之地控带秦陇,政烦重倍于古。
昔士民缘奸,争饰诈利,以图进取,黎庶愤嗟,踵于行路。
日久不革,将有内忧。
幸阁下起并土之治,乘驲而镇焉。
窃惟阁下昔侍懿公,作藩兹域,究极蜀务,有如家人户庭之事。
故能法制所立,无适不断。
其始禁猾责暴,礼贤赈乏,削重敛,约烦刑,弛关梁之禁,宽都鄙之令,与民同其欲。
不越月踰时,而泽流于百城,风教之速,近世未有。
信谓前作之,后述之,汉之二冯君,其不侔矣。
既乐万民之和,又私自慰,忝被召命之日,遭仁人之治,庶能嗟我老幼,恤我勤匮,明保于贱,达于上听,俾且欢其生养,不令微物失所,则异日奋犬马之智,上报君亲,下酬盛德之赐,未为失也。
哀烈之情,敢私布于节下,辞意不文,俯伏惟命。